中國海軍首批殲-15艦載機飛行員選拔培養堪比航天員,某些條件甚至更為嚴苛。首支艦載航空兵部隊官兵都是從全軍飛行部隊中選出的精英。據了解,首批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年齡在35歲以下,飛過至少5個機種,飛行時間超過1000小時,其中三代戰機飛行時間超過500小時,且多次參加過軍兵種聯演聯訓、重大演習任務,具備豐富的飛機、艦艇、航海、氣象和國際法等方面的知識。即使這樣優秀的陸基飛機飛行員,也要先經過一段時間的陸上訓練,提高水平後才能上艦起降。
在前兩年的科研試飛階段,我國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和指揮員一切從零開始,邊試驗邊摸索,熟悉了艦載戰鬥機的性能和秉性,體會了側風、低能見度、不穩定氣流條件下偏差修正的動作要領,掌握了著艦飛行的注意力分配和操作方法,探索並固化了著艦飛行方法,掌握了滑躍起飛、阻攔著陸等上艦飛行關鍵技術,組織指揮程序初步形成,具備了艦載戰鬥機上艦的條件。
他們首先攻克了“反區”飛行方法的難關。飛機在飛行時,主要受到氣動阻力、重力、發動機推力和升力的作用。由於艦載戰鬥機後掠角很大,如果採用正常的操縱方式,飛機的姿態將會產生劇烈的變化,不利於飛行員準確著艦。因此,艦載戰鬥機一般採用保持飛行迎角、用油門控制飛行高度的非常規方式,以保持飛行姿態,確保飛行員能夠進行精確的飛行軌跡修正。
其次,攻克了精准降落的技術難關。艦載戰鬥機只有降落在飛行甲板上一個很小的區域內,才能使尾鈎順利掛住阻攔索,實現安全著艦。我國自己培養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經歷了科研試飛、技術攻關、按綱施訓等階段,固化了飛行動作,實現了精准降落。
第三,攻克了最優著艦航線的選擇難關。著艦航線的選擇,對艦載戰鬥機能否順利著艦至關重要。經過數千架次的飛行訓練,在光電、遙測、雷達等多種測量手段的監測下,通過海量數據和飛行狀態比對,確定了最優著艦航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