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面對面的交流,甚至交鋒,才能對對方有一個比較客觀的了解。比如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前助理國務卿約瑟夫.奈等許多美國學者都說,從和我的接觸中來看,並不覺得我是一個強硬派,而是一個非常理性的學者。我在和他們的學術交流中也頗有受益。
所以我覺得,中美雙方,無論是鷹派還是鴿派,需要通過溝通交流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而不是互相指責、謾罵,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中美發展新型大國關係。新型大國關係的一個核心要點是應該互相尊重,相信在不斷的交流中,甚至在觀點的交鋒中,美國會感受到中國鷹派的理性。
《瞭望東方周刊》:眾所周知,你的言論在網絡上引起了極大關注,正反評價都有。網絡對你的意義是怎樣的?
羅援:對我來講,網絡還是個比較陌生的領域。我最初是為了澄清謠言,被動進入了這個領域,用了四五個月的時間才對這個領域逐漸熟悉。
北大的一位教授撰文稱,羅援進入微博是個積極的平衡力量,這對我很有啟發。他肯定了我進入微博的積極作用,同時又提出忠告:羅援你不應該光是來戰鬥,還應該來結交一些朋友,要聽聽不同的聲音。
我上微博,基本不和人正面交鋒,只是發布信息、闡述觀點,另外也在網上結交一些朋友,聽聽大家不同的觀點,有時通過私信和紙條與一些網友交流。我覺得,應該逐漸適應微博這個環境。
我的微博基本是開放性的,可以評論,聞者足戒,不管是支持我的,或者是反對我的觀點,我都會認真思考。但我認為,微博必須把住一條道德底線,就是必須在憲法框架內行事。提意見可以,發牢騷也可以,不能說違憲的話,不能造謠誹謗,人身攻擊,污言穢語。凡違背這條底線的,我在微博和博客中堅決删除。
《瞭望東方周刊》:現在也有人認為,愛國主義也好,“鷹派”也罷,都在激發社會的民族主義情緒,你覺得這種說法實事求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