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中前行的“空海一體戰”
作為一種全新的作戰思想,在美國政府和軍方的強力推動下,“空海一體戰”在短短數年內就從構想到形成系統的作戰理論,並逐漸融入美國國防政策和美軍作戰條令。
2009年7月,時任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要求美海空軍研究新型聯合作戰理論,即“空海一體戰”理論。次年,美國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向國會高調推出了《空海一體戰:全新作戰思想的起點》研究報告,第一次完整展示了“空海一體戰”的作戰構想。2011年2月9日,美軍參聯會發布新版《國家軍事戰略》,宣布將推行“空海一體戰”、整合海空軍作戰能力,標誌著美軍對“空海一體戰”理論的正式接納。去年1月,美國國防部發布《聯合作戰介入概念》,指導美軍聯合部隊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完成介入作戰,標誌“空海一體戰”理論進入了美軍聯合作戰條令體系。
其實,“空海一體戰”理論產生以來,因其鮮明的軍事對抗色彩和軍種特色,在美國與盟國之間、美國政府與軍方之間,以及美軍各軍種之間,針對它的質疑和爭議從未停息過。
對於美國的盟國而言,“空海一體戰”理論將其置於“選邊站”的尷尬位置。因為在“空海一體戰”的作戰構想中,駐扎了美軍的亞太盟國基地不僅僅是支援和保障美軍作戰的重要依托,更是抗擊所謂“解放軍‘先發制人’首輪打擊”的前沿陣地。
因此,對這些盟國而言,接受“空海一體戰”理論和美軍在其境內的軍事存在,幾乎就等同於和中國為敵。2012年11月,美國《防務新聞》就曾報道稱,大多數亞太國家不願多談“空海一體戰”。即使是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等盟國,也並不積極在這一理論中找尋自己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