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波馬克-B”地對空導彈、“黃銅騎士”艦空導彈、英國“警犬”地空導彈、“海標槍”艦空導彈、前蘇聯“SA-4”地空導彈等,這些都是採用馬赫數在2.0至3.0之間的液體衝壓發動機作為動力裝置的導彈系統。
而在60年代的美國“D-21”高空高速無人機所採用衝壓發動機上,這一飛行馬赫數即已達到3.2以上,高度24千米。與此同時,美國開始進行超燃衝壓發動機概念方案和部件試驗等探索性研究。“這一時期,整體式衝壓發動機技術極大地促進了衝壓發動機的發展和應用。”劉振德說,“而從80年代以來,超聲速遠程攻擊導彈武器對衝壓發動機提出了急迫的需求,一大批高性能衝壓發動機被陸續研製,衝壓發動機也進入了黃金發展期。”
據他介紹,而今的衝壓發動機以高超聲速導彈、空天飛機等為應用背景,高超聲速衝壓發動機成為研究熱點,各世界強國竟相開展了超燃衝壓發動機研究工作。
中國衝壓夢 我們需要“爭氣”機
“我國衝壓發動機事業在錢學森的倡導下,在1957年組建了衝壓發動機研究室,也就是現在北京動力機械研究所的前身,那個時候開始,我國也啟動了大量開創性的研究工作。”
“剛剛來到單位,粱守槃教授在談話中提到我國發展衝壓發動機的意圖,布置我們從試驗設備入手開始研究。並告訴我們,搞衝壓發動機是國防需要,是‘爭氣’機,要為中國人民爭氣。可當時這一技術在國內還是空白,誰也沒見過,更沒學過。幾天後在他的辦公室,梁教授在一張紙上簡單地畫了一個原理圖,這才讓我們恍然大悟,也正是這張簡圖開啟了我國衝壓發動機研製之路。”這段往事,一直深深刻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衝壓發動機事業的主要開創者之一劉興洲的記憶裡。雖然後來到蘇聯留學學的是衝壓發動機,但是由於保密,直到他畢業回國,也沒看到衝壓發動機的真實面目。
“誰也不會把最先進的東西給我們,創新不能靠別人。”劉院士與大家一起做了大量開創性的研究工作,他主持翻譯的《衝壓發動機與火箭發動機原理》,成為當時我國衝壓發動機研製的重要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