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重拾戰略轟炸機夢想,源於它對美國和北約逐步清醒的認識。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大力主導北約東擴,引起俄羅斯警覺。2000年之後,美國和北約變本加厲,在獨聯體國家培植反俄勢力,策動“顔色革命”,軍事力量進駐中亞,俄羅斯終於認識到誰才是自己真正的對手。
上世紀90年代後期,俄羅斯重啟戰略轟炸機計劃,米格、蘇霍伊和圖波列夫等設計局都提出了各自的想法,但俄羅斯當時國力羸弱,無力支持這個項目,圖波列夫設計局也只是開展了一些預研探索。
2001年,美國高調宣布發展反導系統,並逐步開始推動在俄羅斯周邊部署。俄為表達對美國和北約步步緊逼的憤怒,2007年開始恢復戰略轟炸機全球例行戰鬥巡邏,服役40多年的圖-95不得不披掛上陣,與美國航母對峙、闖北美防空識別區、接近英國領空。
由此可以看出,戰略轟炸機對俄羅斯聲索國際話語權、重塑大國形象,是多麼重要。
2008年,俄羅斯開始“新面貌”軍事改革,鮮明提出“戰略遏制”戰略,堅信進攻是最好的防禦,突出打造核戰略突擊優勢。此時,俄羅斯經濟也開始漸漸恢復,逐步有了“金磚國家”的榮耀。
不能不說,2009年開始發展的俄新一代戰略轟炸機,包含了俄羅斯人太多的委屈和憤怒、決心與希望。為把新一代戰略轟炸機打造成應對美國和北約的利器,俄羅斯高層對它寄予厚望,希望它具備高超音速、高度隱身、“核常兼備”等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