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0日電/6月18日,軍事科學院國防政策研究中心發布《戰略評估2013》,對全球戰略形勢和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做了詳細分析和解讀。報告對中國海洋安全挑戰和機遇。
人民網報道,報告稱我國已經成為一個與海洋休戚相關的外向型國家。太平洋-印度洋海上交通線成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命線”。但我國是一個海上方向地緣條件不利的國家,與周邊6個國家隔海向往,在在專屬經濟區劃界上存在爭議,且釣魚島、南海島礁主權爭執問題日益突出。我國注重提高近海綜合作戰能力,增強戰略威懾與反擊能力,但絕不會爭霸、擴張。
中國海洋安全挑戰和機遇並存
自從1978年中國確立了改革開放的總方針以來,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一個與海洋休戚相關的外向型國家。1978年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為381.4億美元,至2012年達到38667.6億美元,90%左右通過海上運輸實現;主要能源資源對外依存度高達50%,其中約45%來自中東,32.5%來自非洲,3.5%來自亞太,這使太平洋—印度洋海上交通線成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命線”。中國豐富的近海海洋資源是陸上資源的重要接替,遠洋漁業、遠洋運輸、海洋和國際海底資源開發等海洋經濟是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預計2030年中國海洋產值將占GDP比重的15%。中國海外投資迅速增長,海外機構、人員和資產遍布全球。截止2012年底,中國境外資產總額已達1.5萬億美元,赴海外務工人員總數超過550萬人。國家海外資產和人員安全越來越需要國家海上力量去維護。中國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獲取了兩塊國際海底區域的采礦權,今後國際海洋公域的開發和安全等新問題也會不斷出現。
報告認為,中國是一個海上方向地緣條件不利的國家。其一,中國與周邊6個國家隔海相望,在專屬經濟區劃界上存在爭議,加上釣魚島、南海島礁主權爭議問題日益突出。其中,中日釣魚島問題自2012年9月日本“購島”以來不斷發酵,海上執法對峙持續發展,東海劃界和油氣資源問題也很突出;2013年菲律賓不顧中國方面的一再交涉,執意將黃岩島問題提交國際海洋法庭仲裁,在南海島礁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中不斷挑戰中國的底線。其二,中國當面西太平洋海域橫亘第一島鏈,中國商船和軍用船舶必須通過相關的海峽水道才能走向大洋,而美國的軍事存在和同盟關係使問題更加複雜。目前,中美在美艦機抵近中國近海、在專屬經濟區內偵察的合法性問題上分歧難以彌合,日本不斷質疑中國海軍進出第一島鏈海峽水道、在第一島鏈以外海域訓練以及防空識別區的劃設,存在發生海空意外事件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