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猴年春節剛過,春寒料峭之際,中國一線城市的樓市卻異常火熱。 |
中評社香港3月3日電/中國樓市似曾相識的一幕再度上演。房產交易中心周遭大塞車,民衆裹著被子徹夜排隊買房,二手房一周漲20萬元人民幣……
美國《僑報》3月1日載文《不能讓中國樓市重蹈股市覆轍》,文章說,猴年春節剛過,春寒料峭之際,中國一綫城市的樓市卻異常火熱。這在當下經濟大棋局整體低迷,官方要求房地產業去庫存的大環境下,顯得頗為扎眼。
不可否認,以北京、上海、深圳為代表的一二綫城市,因地理位置、公共資源、教育環境以及發展機會等諸多優勢,吸引大量外地居民湧入,其供需結構本身就形成易漲難跌的局面。加之近期寬鬆的信貸政策,市場短期上漲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1月份房價同比漲幅前三位是深圳、上海和北京,同比分別上漲52.7%、21.4%和11.3%。
樓市交投重新活躍,在一定程度上是房地產去庫存的前提。但須警惕的是,一二綫城市樓市的火爆并不等於真正意義的去庫存。因為中國房地產去庫存的主要“戰場”在二三四綫城市。隨著一些城市房貸首付比例下調、房地產交易相關稅費減免等一系列政策實施,人們也相信只適用於二三四綫城市的樓市放寬政策,亦會逐步延至一綫城市。但這個傳導效應反之卻未必成立。資金過度集中於一綫樓市,反而透支了三四綫城市的購買力。與一綫城市的火爆形成對比的是,三四綫城市的房價雖有去庫存政策的刺激,但整體依然舉步維艱。
正所謂“旱的旱死,澇的澇死”。有媒體評論稱,中國樓市正在上演自1994年房改以來所未有的“天文異象”:多地大旱,亟需降雨,然而,政府在旱區采取的人工降雨措施,雨卻落到了澇區。這顯然不符合北京高層的初衷。
而在2月29日晚,中國央行“突施冷箭”,宣布下調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似乎又是一波“大水漫灌”之勢。當然,此次降准主要是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但在一綫城市房地產價格瘋漲時降准,在一定程度上必會加大房價的漲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