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推進軍改,外軍走過哪些“彎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0 08:57:44


 
  (四)

  軍改機遇與風險並存,成果與困難共生,必須以堅定的意志強力推動。如果沿襲傳統思維,這也不能改、那也不能動,抱殘守缺、安於現狀,就會導致改革出現不應有的波折。在這方面德印軍改當屬典型代表。

  冷戰後,德國由於背負沉重的戰爭包袱,加之在北約體系下坐享安全紅利,喪失了應對軍事威脅的敏銳性,其改革多圍繞國土防禦進行,不僅難以與昔日火藥化、機械化軍事革命的“大手筆”相比,也被北約同盟國家遠遠落下。在赴科索沃維和時,其裝備被英法等夥伴嘲笑為“第三世界軍隊”,其表現被譏為“笨拙的恐龍”。無獨有偶,受印巴卡吉爾衝突的刺激,印度於1999年啟動新一輪軍隊改革,重點是對三軍分立體制動大手術。雖然改革方向明確、決心很大,但實行中雷聲大雨點小。比如原計劃設立國防參謀長體制取代參謀長委員會,但只成立了聯合國防參謀部作為過渡措施,聯合國防參謀長軍銜低於各軍種參謀長,只有協調權沒有指揮權,無論從法律上還是形式上,都指揮不動軍種,導致聯合國防參謀部成為有名無實的空架子;原計劃成立戰區司令部實現三軍聯合,但到目前為止只設立了安達曼-尼科巴聯合司令部作為試點,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沒有在全軍推開,使其改革變成了“半拉子”工程。

  德印軍改歷程告訴人們,面對改革強軍的機遇期、窗口期,必須以時不我待的堅定意志強勢推進,不能因為有壓力、有挑戰、有風險、有代價,就小改、緩改甚至不改,否則就被“半拉子”陷阱所羈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