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俄制蘇-33艦載機為例,在改裝過程中,僅添加防腐塗層、密閉並防腐處理蒙皮接縫一項,就使其相比空軍蘇-27戰機增重200kg。
儘管經過細致改造,蘇-33戰機秉承了俄制裝備一貫的耐用性優勢,但其大故障間隔仍為300小時,遠不及空軍型蘇-27戰機的750小時。
而其中相當一部分故障,都是由蒙皮腐蝕造成的內部設備短路造成的。因此,至少在現階段,在可維護方面遠不及傳統戰機的隱身戰機,其隱身塗層能否適應海上的高濕高鹽環境,將成為決定其能否上艦的重要因素。
第二個問題是,隱身結構能否適應上艦結構改裝。
現階段,隱身戰機獲得隱身性能,主要依靠隱身外形與隱身塗層。這兩者除了要保證技術的可靠性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必須保證外形上的平整。
眾所周知,艦載機出於節省甲板、機庫面積的考慮,其主翼均採用折叠結構,有些艦載機甚至在水平尾翼上也採用了類似結構。
因此,從隱身的角度上講,能否保證由主翼折叠結構而造成的巨大縫隙能夠在飛行中完全閉合,就成為考量隱形艦載戰機能否保持其隱身性能的重要標準。
為應對此類開口,目前均採用鋸齒型結構,希望借此折射雷達波,但將該結構應用到長達數米的主翼折叠接縫上,無疑存在巨大技術考驗。
因此,傳統的平直接縫結構仍將被延續,但如何解決由此引發的與隱身結構上的衝突,將成為衡量隱形戰機能否上艦的又一個重要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