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底,江澤民同志明確提出,要爭取經過一二十年的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具有戰略眼光,能够把握世界軍事發展趨勢,懂得信息化戰爭和信息化軍隊建設的高素質軍官隊伍。胡錦濤同志在2006年全軍軍事訓練會議上進一步强調,要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變。我軍建設向信息化整體轉型的曆史帷幕全面拉開。由此,以推動幹部隊伍建設轉型爲目標,大規模培養人才、大幅度提高素質的局面正在全軍形成。
——著力從生長幹部源頭上提高打贏能力。 實施“基礎教育合訓、專業訓練分流”新模式,加大新知識、新技能和新裝備培訓比重。2004年,我軍新補充生長幹部的學曆層次基本實現本科化。一批師團指揮員奉命擔任院校教官,把軍事鬥爭准備一綫的經驗帶進課堂。從地方大學生入伍士兵中直接選拔幹部的相關政策應運而生,成爲充實基層幹部隊伍的重要措施。
——把提高信息化素質作爲突破口。著眼由“崗位有人”到“崗位勝任”轉變,下大力彌補在職幹部信息化素質“短板”。我軍院校由學曆教育爲主轉向以任職教育爲主,集中力量培養部隊建設骨幹人才。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和部分中級指揮院校,相繼開辦了戰略戰役指揮、中青年領導幹部培訓、複雜電磁環境下作戰研討等一系列重要班次,大規模提高幹部信息化素質。5年來,全軍安排20餘萬名幹部進入各類院校學習培訓。沈陽軍區、海軍、空軍、第二炮兵及軍隊院校等18家單位,共同成立“戰區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協作區”,探索了軍兵種教育資源互補共享培養人才的新路子。2006年下半年軍委重申,選拔任用領導幹部必須把院校培訓作爲硬杠杠,堅持先訓後用、訓用一致,打破一次進校定終身的局面,激起了廣大幹部踴躍參加院校培訓的熱潮。
——開拓提高幹部聯合作戰指揮能力的渠道。積極利用重大軍事演習、重大軍事行動等實踐平台摔打鍛煉幹部。著力健全完善幹部交叉培養機制,推進機關與部隊、機關與院校、院校與部隊、各軍兵種之間的交流任職代職。2003年以來,僅總部就組織2000多名團以上幹部跨軍兵種交叉任職。堅持在國際軍事交流與合作中培養幹部,5年來先後向30多個國家派遣軍事留學生1700多名。從2002年5月我軍艦艇編隊首次環球航行到遠程跨國參加“和平使命—2007”聯合反恐軍事演習,大批指揮員在高層次涉外軍事活動中,開闊視野、豐富經驗、錘煉素質、經受考驗。
目前,全軍幹部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曆的達到66%,其中研究生學曆約占10%,分別比5年前提高10個和5個百分點。各級領導班子本級培訓率大幅躍升,作戰部隊軍級領導幹部大學以上文化程度達到82%,有出國留學經曆的占10%。人民解放軍行列中出現了博士軍長、艦長和飛行師長。人才培養的轉型,帶來了幹部隊伍素質結構的曆史性變化,一大批新型高素質軍事人才在完成重大任務、推進訓練改革、實施科研攻關等各個領域建功立業,有力推動了我軍戰鬥力建設的新躍升。
把軍隊幹部隊伍建設融入國家人才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之中,廣泛吸納匯聚各方面人才與智力,市場經濟條件下聚才用才新模式初步形成。
近些年,在南京、廣州戰區部分作戰部隊營區,出現一批佩戴預備役軍官軍銜的身影。平時,他們是部隊戰備、訓練、演習的堅强臂膀,戰時他們將成爲提升持續作戰能力的重要力量。
從地方科研單位、高等院校、裝備生産廠家和國有企業的專業技術骨幹中,遴選預備役軍官預編到作戰部隊,是我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集聚人才的一項重要措施。
胡錦濤同志深刻指出,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深深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做好的一篇大文章;强調要全面推進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各個領域的軍民融合,爲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豐厚的資源和持續發展的後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