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將在G20倫敦峰會上扮演何種“角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9 18:35:03  


2008年11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華盛頓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即將於4月初在倫敦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新興市場國家的代表中國在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救援中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成為全球各方矚目的焦點。 

  新華社報道,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指出,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與美歐等發達經濟體將在G20峰會上發表不同看法,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應對全球共同問題時,當今世界正在出現更加多元、廣泛和公正的局面,這體現了全球經濟力量的最新變動。 

  G20倫敦峰會是繼去年11月中旬的G20華盛頓峰會之後,全球主要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領導人第二次坐在一起,共同尋求擺脫國際金融危機之道。 

  “中國是G20中最重要的國家之一,應該在倫敦峰會上發揮積極作用。”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杜大偉說,全球採取協調行動應對危機,特別是中國和美國的一攬子鉅額經濟刺激計劃對於世界經濟回穩將起到決定性作用。 
  
  儘管世界銀行剛剛調低了對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但即使如此,其6.5%的增長率預測數據在全球經濟一片灰暗的背景下,仍是一個惹人注目的亮點。 

  相對於其他大國來說,中國在危機中受創較小,加上約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國際社會對中國能貢獻多少力量幫助拯救全球危局充滿期待。 

  “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中國的任何一項經濟刺激措施都為全球所關注,能與之相提並論的只有美國,這也體現了中國在應對全球危機上舉足輕重的地位。”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說。 

  全球的實體經濟雖然遭遇了金融風暴的嚴重衝擊,但迄今為止相對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大蕭條來說,降幅還算有限,這關鍵在於新興國家在拉動全球經濟增長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去年中國仍然維持了9%的高增長率,印度的經濟也增長了6%左右。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表示,中國今年實現GDP增長8%左右的目標確實有難度,但經過努力也是有可能的。 

  18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指出,中國部分地區和行業經濟已出現企穩回升跡象。 

  G20倫敦峰會與會國其實分為三方——美國、歐洲和新興市場國家。趙錫軍表示,事實上,G20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力量格局變化後各方表述利益訴求的新平臺。 

  日前在倫敦召開的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美歐在應對危機上出現了明顯分歧:美國希望各主要國家進一步加大經濟刺激計劃的力度,而以法德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則希望首先加強國際金融監管、整頓世界金融秩序。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宮力說,可以預見,在倫敦峰會上,中國將繼續要求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發言權和投票權,加強金融監管,實現權利與義務的對等,同時,將繼續反對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行為。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曾在G20華盛頓峰會上呼籲,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推動國際金融組織改革,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組織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鼓勵區域金融合作,同時改善國際貨幣體系,穩步推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 

  在G20倫敦峰會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期間,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等“金磚四國”聯合發表公報,反對保護主義、要求國際金融機構改革,顯示了發展中國家在應對危機上的協調合作。 

  中國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認為,在推進南南合作,推進全球化開放和市場化的同時,更多關注弱者和弱國的利益,推進更公平的國際秩序等方面,中國應發出更強的聲音。 

  趙錫軍表示,在此次金融危機中,中國等一些發展中國家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外匯儲備也比較豐厚,有實力在峰會上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爭取更多的利益。 

  儘管輿論對G20倫敦峰會在推進國際治理結構建設、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和金融體系、加強國際宏觀政策協調等方面充滿期待,但多數受訪中國專家對此次峰會實際解決全球危機的能力表示懷疑。 

  張燕生表示,解決問題的最關鍵之處是制度、機制等深層次問題,但是目前歐美間存在的分歧證明了國際社會在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重建上難以達成共識,而沒有共識就無法推進任何實質性的改革。 

  “倫敦峰會也許不會產生解決危機的實質性成果。”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結構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劍鋒說。 

  “希望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很快發生根本性變革是不現實的。即使中國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增資也改變不了美國控制它的事實。”他說。 

  根據IMF規則,擁有約17%投票權的美國在IMF重大議題決策上具有“一票否決權”,同時投票權多少仍取決於出資額,因此增加新興國家投票權並非易事。 

  多位中國金融學者表示,中國應抓住國際金融機構改革的機遇,量力而行,根據重新劃分的投票權,相應為IMF增加注資,以提升中國在國際金融問題上的發言權。 

  宮力表示,較之象徵意義的華盛頓峰會,倫敦峰會各方的分歧、爭議和博弈會越來越多,但是它的進步恰恰就在於越來越接近問題的實質。 

  其他受訪專家也表達了相近的觀點:雖然效果有待觀察,但G20峰會將會延續下去,因為這裡是討論困局中的世界經濟的最重要場所。 

  袁鋼明說:“通過G20峰會,中國開始參與國際財政金融決策,這是中國在國際金融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 

  趙錫軍指出,G20在應對全球危機上發揮的主導作用越來越明顯,超越了八國集團等協商機制,更加廣泛地代表了全球新興經濟板塊的力量。 

  “國際金融危機在短期內不會結束,協調全球經濟活動的G20機制將一直延續下去。”他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