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載人航天是綜合利用,環保節約
記者:剛才也談到我們國家經濟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同時也感覺到我們國家雖然度過了金融危機,但還是面臨一些挑戰——包括軍費比例都降低了,那麼我們載人航天經費有沒有受到金融危機衝擊呢?
張建啟代表:載人航天工程本身按照中央的要求,它是適度的發展,並且目標都是有限的,它本身是一個重點規劃的工程。這方面沒有受到什麼的影響,國家一個方面是正常投資,另一方面在工程管理上也是堅持勤儉節約、精打細算的。另一方面也盡可能做到一個項目多種用途,中國的飛船跟國外最大的差別是,國外飛船它的留軌艙一般是作廢處理,而我們精打細算,把留軌艙又做衛星來使用。
這一次神舟七號出艙活動的氣閘艙,國外都是用完就報廢了,而我們把它用作小衛星進行儲備,為我們下一步交匯對接做一些技術儲備,通過精確的管理和綜合的利用降低它的消耗或者讓它產生最大效益。
記者:每一分錢都要起到最大的效益?
張建啟代表:對,在這方面做的很多實驗,為我們其他領域也做了一些鋪墊。像神舟七號就做了中繼衛星的實驗,這也為下一步如資源衛星等技術奠定了一個基礎,我們做了很多超前的事情。
記者:同時,航天事業也不是純投入,應該也會帶來產出,也會產生經濟效益吧?
張建啟代表:對,航天應該說是一個很大的產業。在航天領域,按照國際上比較流行的計算方法,應該是1比8、9到10的投入和產出比,效益是比較高的。包括通訊衛星,現在家家收看電視等,效益是可觀的。還有中國目前發展的導航衛星,產出也比較多。
除了經濟效益以外,載人航天最大的優勢就是它的政治效益和社會效益。無論美國也好、俄羅斯也好,都把這個放在第一位。第一是展示國家綜合國力,另外也提高整個民族凝聚力,使整個民族團結一心,更加投入國家建設當中。在這方面產生效益是無法估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