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殲7C飛機首飛成功。這是第一架由成都所自行設計並成功將其送上天的飛機。這一架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天候中高空高速輕型殲擊機的誕生,使我國從此告別了使用別人老舊飛機的歷史,跨入能完全獨立自主研製第二代殲擊機的國際行列。殲7C飛機打下的技術基礎,大量新成品、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支撐了我國20世紀80年代後第二代殲擊機的研製與改進。
殲7C的研製過程,對成都所的技術能力既是一次考驗,也是一次檢閱,更是一次收獲。長年累月的工程實踐,讓成都所積累了大量寶貴的試驗數據、技術資料和工程經驗,磨礪出了深厚的專業技術研發能力,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且適合大型系統工程管理的新路子,用行動向黨和國家證明:成都所這支團隊已經成為能夠獨立承擔殲擊機研製任務的一支優秀的科技隊伍。成都所這個研發基地已經具備了殲擊機設計研發能力和先進的系統工程組織管理能力!
1999年國慶50周年慶典上,由5架殲7C飛機和5架殲7D飛機各自組成的空中梯隊,威武地飛過了天安門廣場。
殲10躍上蒼穹
跨越發展
2009年10月1日的國慶60周年盛典,17架殲10飛機飛過天安門的颯爽英姿至今讓許多國人記憶猶新。距離殲7C飛越天安門僅十年之隔,由成都所研製的第三代戰機再次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
十年之隔,跨代之變。多年來孜孜不倦在下一代飛機上開展的思考和研究,為成都所贏得了殲10飛機方案論證的成功。新殲任務正式下達的那一刻,所裡的每個人都異常的激動和興奮。能研製一架全新的、趕上別人在研的、具有先進水平的飛機,一直是深藏在每一個航空人心中的夢。現在這個夢有了實現的可能,怎不叫人歡欣鼓舞。
興奮勁很快被巨大的壓力所取代。大家心裡很清楚,這是一項龐大、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部門多、技術新、要求高、難度大、周期長;這是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缺技術、缺設備、缺經費……
為了成就這個跨代型號,成都所全體參研人員在整個研製過程中始終堅決貫徹“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以我為主,引進關鍵技術自行設計”的研製方針,用全身心的付出讓殲10飛機突破了以先進氣動布局、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高度綜合化航空電子系統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等為代表的一系列關鍵技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