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系列發展
雙座淩雲展翅
殲10飛機要裝備部隊形成戰鬥力,雙座機的研製十分必要。早在殲10首飛前,我國空軍就已經多次向成都所提出研製殲10雙座機的要求,並希望其能夠在立項後不到3年的時間內實現首飛,5年內完成設計定型。
殲10雙座機的研製涉及對氣動、總體、結構、系統的更改設計和試驗,工作量相當大。儘管此時正是殲10飛機面臨首飛大考的關鍵階段,成都所還是從百忙之中盡最大努力提早啟動了雙座機研製的前期技術工作。經過多輪分析研究、試驗論證和迭代完善,最終形成了殲10雙座機的總體方案。
要在5年內完成設計定型,本身就已經是一項充滿挑戰的大型工程,而殲10雙座機的研製又和殲10、“梟龍”的研製工作高度平行交叉。面對極其嚴峻的挑戰,全所參研人員在總設計師楊偉的帶領下,團結協作,全面實施並行工程。最忙的時候,大家自發實行“611”工作制。到了攻堅階段,甚至是“711”、“712”,保節點的“倒計時”牌隨處可見……
就是這樣的一場場鏖戰,讓成都所戰勝了人力物力財力高度短缺等困難,最大限度地縮短了研製周期,最終確保了殲10雙座機在2003年成功首飛,2005年圓滿完成設計定型,成為我國第一個完全按照時間節點研製、完全滿足戰技指標要求、按時完成定型並同時交付部隊的飛機,創造了我國第三代飛機研製周期最短的紀錄,為我國“十五”飛機研製項目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與此同時,殲10飛機系列化發展的漫長研製歲月,孕育出了“矢志報國、自主創新、堅韌不拔、協同奉獻”的殲10精神。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不僅是對成都所全體參研人員20年來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優秀品質的總結與傳承,更是整個研發過程的真實寫照,永遠激勵著成都所人在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