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習沒有絕對的勝負,戰爭沒有絕對的開始與結束
一般的對抗演習,都是在鳴金收兵後,由導演部“複盤”講評。而戰略對抗演習從一開始,就充斥著學員的互動評價,戰略對抗推演進行到某一階段,導演組適時宣布固化態勢後,還要召集各方進行集體回顧式研討。為了讓研討“硝煙味”更濃,他們專門設計了研討輔助系統,每位發言者都可運用圖像、投影等多種手段闡明己方看法,如需要還可實時調用系統儲存的相關演習資料、視頻佐證。
記者發現,由於戰略對抗演習完全採取參演學員自主決策、多方互動的方式推進推演,因此就算採用同一演習腳本,每次演習出現的結果都會大相徑庭。因此,參演學員研討時並不僅僅關心誰勝誰負,而是更多側重探討各方處置中的合理與不當之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抒己見,激蕩智謀。
“一門課程,如果能夠像戰略對抗演習這樣,讓高級班學員清晨5點就起床準備發言,寧願不吃飯也要繼續討論,在業餘時間仍在不停地爭論,這門課程的改革就可以說成功了。”這是國防大學一名領導給予戰略對抗演習的高度評價。
說到為什麼要在戰略對抗演習系統前面冠以“沉浸式”一詞時,司光亞主任笑著解釋說:“這套系統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讓人‘沉迷其中、難以自拔’。”
具體而言,系統通過“扮演角色、多方互動、環境暗示、過程模擬、效果反饋、研練結合”等方式,營造一個接近真實情景的虛擬“戰略時空”和“決策環境”。記者穿行於一間間演習室,確有身臨其境之感。學員發出的每一道指令,都會通過虛擬新聞、滾動字幕等方式顯現出來。系統的一些實戰化設置,也逼著學員必須“沉浸”。比如,學員向系統輸入指令,調動某艘軍艦執行某項軍事打擊任務,系統按其行駛速度編制行程,不能說到就到,這就逼著學員科學決策,不能想當然行事。
據介紹,每次演習結束,很多學員都感到遺憾:時間太短,太不過癮。而走出演習室,學員們仍然繼續“戰鬥”。最典型的是一位學員,畢業離校後,還給學校寫來一封長信,闡述自己的演習思路和心得。戰略模擬教研室的專家們感慨地說:這裡已成為學員們最好的思考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