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大學去行政化:全校“無官” 校長是CEO(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4月24日電/英國《金融時報》4月23日載文《“官本位”下的中國大學》,摘要如下:
在中國,高等教育的弊病已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與此有關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怪狀不斷湧現:社會總體教育水平日漸提高,博學廣識的大師級人物卻逐漸凋零,無以為繼;科研條件日益完善,信息日益發達,偷工減料的學術剽竊、學術欺詐事件卻越來越多;學習條件不斷改善,大學生卻越來越無志於學術,走向物質化、功利化和娛樂化,道德水平下滑;大學教師的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教授”、“專家”的社會形象卻一落千丈,失去公信力,每每淪為公眾奚落、嘲諷的對象。
這些現象並非全部都源於大學教育自身的問題,但中國大學教育的缺陷已不容忽視。中國大學存在哪些問題?應該如何改革?以這個問題為主題,筆者近年來集中採訪了對此很有發言權的一個群體——中國的大學校長。
筆者採訪的14位中國著名大學校長中,除香港中文大學的金耀基外,其餘均為大陸大學的校長,包括九位前任校長和四位在任校長。從採訪中可以看出,相比而言,前任校長更敢於直言,對問題批評較多,而在任校長對中國高等教育的前景表現地更為樂觀。但是,儘管存在這些差異,這些中國高等教育的領航者和意見領袖,也在很多問題上達成了一致。
大學校長的共識之一是,目前中國大學教育的問題已經相當嚴重,必須盡快解決。曾因經挑選出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而名噪一時的朱清時認為,中國大學教師和學生的創新能力都在明顯萎縮,學術論文水分太多,原創性內容微乎其微。歷史學家、中國師範大學前校長章開沅警告說,高校素質的整體下降已經有目共睹,更為嚴重的是高校教師急功近利、弄虛作假造成的誠信流失。目前中國大學出版的許多刊物已經鮮少有人問津,朱清時甚至略顯尖刻地說,現在學術界製造出來的大量出版物完全是一種浪費,而且在回收過程中還污染了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