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的方向
隨著解放軍現代化的穩步推進,一些人認為世界正處於海軍軍備競賽的邊緣;就像十九世紀之交,英國和德國之間的競賽;或者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和日本之間的競賽一樣。雙方以戰艦和航母為中心,建造了力量相若的艦隊,並集中於各自戰線間的決定性“艦隊行動”。
然而,中國海軍的發展並不符合此種類型。首先,解放軍目前並不對美國海上統治構成挑戰。獲得一艘航母,本身並不會使中國的海軍力量達到美國的水平。即使“施琅”號航母下水,它還要進行海試和試航;該航母要想能夠進行正常活動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此外,中國還需要花費時間訓練能夠從滑躍式甲板起飛的飛行員;而且還要有足夠的支援艦,包括護衛和補給軍艦。這些是使航母戰鬥群能夠發揮能力的複雜“芭蕾”,而這樣的“舞蹈”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掌握。
同樣重要的是,解放軍海軍不同於美國海軍。中國一直在大量建造導彈快艇和潛艇,但只建造了少量水面戰鬥艦。目前,解放軍海軍似乎難以執行長時間大面積海域控制任務。大量潛艇和導彈快艇,加上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和反艦巡航導彈表明,解放軍可能在尋求海上不對稱戰略: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這或許是解放軍海軍在保持美國遠離“第一島鏈”內海岸和海域的優先考慮方法。然而,中國並不打算在從太平洋到大西洋的海域挑戰美國的統治。
當前,解放軍的制約並不妨礙它最終成為主要海洋大國,也不意味著它不準備建造大規模海軍。事實上,即使在“施琅”號下水之前,解放軍海軍即將加入主要海洋力量行列也是很明了的事。這不僅僅是主要海軍軍艦數量,也體現在它能承擔的任務上。解放軍海軍的活動範圍已經遠離其海岸,亞丁灣打擊海盜任務優化了中國進行長期海上活動能力的增長。中國還在建造醫療船,以便在和平時期進行海上力量投送。
另外,中國海軍如果能夠控制“第一島鏈”內的海域,它也不必是防禦性的。能夠控制“第一島鏈”內的海上通道使中國能夠威脅日韓等國家,這些國家的生存也對海洋有很深的依賴。中國海軍能夠控制“第一島鏈”內的海域將可制服東南亞小國,也對台灣構成威脅。
更不確定的是,中國海軍是否能最終趕上美國海軍。或許,兩個國家海軍最重要的差異在於中國分析專家和高層的大陸國家的海洋視野能達到何種程度。中國現在認為,海洋不僅僅是國際商業和軍事部署的高速公路,也是一個國家邊境線和領土的延伸。例如,中國對海域主權的擔憂類似於對領土完整的擔憂。中國的海洋發展報告詳細指出,海洋是一個國家的藍色國土,強調海洋和陸地擁有相同的戰略價值。類似的,中國對控制第一島鏈內海域的擔憂反映了海洋控制的靜態視角;這類似於建立陸地前線。地面部隊繼續主導中國軍事,這或許會影響解放軍本身和解放軍的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