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這些因素不僅應該用於維持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和印度洋地區的盟友和關係網絡,還應用於加強美國在這些地區的關係。在這些地區,美國比中國更受歡迎。與中國不同,美國和地區國家沒有顯著的領土糾紛。相反,美國為全球海上通道提供海上安全,這讓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同等受益。因此,亞洲國家視美國為“公共利益”的提供者,也是平衡中國崛起的必要力量。
通過支持地區各國確保它們自己的主權和權益,美國可以調整自己在該地區的角色。例如,去年在河內舉行的東盟地區論壇上,國務卿希拉里提出,可以幫助調停南中國海爭端;這對宣告美國的外交存在非常有用,這也與美軍隊的建設性和和平存在一致。
在地區會議中進行積極合作體現了美國的存在和領導,也加強了美國與本地區的關係。具體而言,與東亞各國和東盟的自貿協議,以及泛太平洋合作項目將加強美國和太平洋地區的經濟聯繫。
相比之下,美國海軍從西太平撤到關島可能不會被看做削減成本或緩解衝突的措施,而是被視為對中國影響力的讓步。改變美國在沖繩群島的基地結構,應該討論維持地區存在的重要性。
保護海上利益不僅僅是個軍事問題,美國海岸警衛隊和本地區的許多執法組織進行了交流。所以,海岸警衛隊對本地區海洋小國的需求和擔心尤其熟悉。這對美國的軟實力來說非常必要,這樣的軟實力能夠極大加強美軍隊的活動。
美國應該向盟友提供現代化的武器,這或許包括出售先進戰機和轉讓退役的美國海軍軍艦;這對菲律賓尤其有益。加上與當地軍事力量進行頻繁的聯合演習,出售這些武器不僅能加強地區各國的自衛能力;還能在本地區發生突發事件後,確保美國和本地區盟友在戰術和程序上的結構互操作與熟悉。
結論
中國經濟在不斷增長,其對海洋的依賴也在加深;不可避免的,中國在世界海洋的存在也將增加,中國海軍的存在自然也會增加。
儘管,更多的軍事存在並不意味著中國一定會挑戰美海軍的統治;中國軍隊的一些發展(如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表明,其海上作戰能力的加強讓形勢變的並不樂觀。
因此,為了自身的利益,美國應該保持一貫的政策,加強海上能力,提醒中國;儘管美國允許一個友好的海洋大國存在,但它仍然是個不可戰勝的海上對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