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太空躍進”觸動世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09 08:09:22  


神舟八號攝像頭拍攝的交會對接瞬間。(視頻截圖)
 
  中國航天專家龐之浩6日對《環球時報》介紹說,蘇聯1957年10月將首顆人造衛星送入太空,到1971年4月發射人類首座空間站“禮炮1號”,其間間隔不到14年。美國人從1958年發射首顆衛星到1973年建立第一座空間站“天空實驗室”,也用了不足15年。“與美蘇相比,中國1970年就發射了衛星,預計2020年才能建立空間站,無論起步時間還是發展速度都難言躍進”。

  不過《華爾街日報》等西方媒體更多將1992年作為中國空間躍進的起點,理由是那年中國正式批准載人航天工程。該報還稱中國共產黨憑借載人航天項目,既能對內展示成功,又能對外拓展中國軟實力,“如果你能漂亮地幹成幾件大事,對外影響力自然會擴張”。

  “北京或許會為自己成為太空中的孤獨者高興”,德國《世界報》6日說,作出這一猜測是因為中國2020年建成首個空間站時,國際空間站恰好退役,中國將成為“全球最重要空間國家”。

  在中國空間成績的衝擊下,《紐約時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過去20年我們對中國的科學封鎖成功了嗎?文章說,許多西方科學家認為,中國成功的空間任務為這一制裁政策的失敗提供了堅實證據。文章說,美國國會1989年立法限制對華科技交流,禁止空間科技產品對華出口,美國國內的空間學術會議不允許中國科學家參加,有16國參與的國際空間站項目也不許中國人加入。然而在將中國擋在空間精英俱樂部門外的20年裡,中國靠本國科學家努力和政府慷慨投資追逐空間探索之夢,並不斷成功。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中國問題專家顧克岡批評國會禁令在太平洋兩岸同時激起猜疑,他說,“當我們不斷拒絕中國年輕科學家的簽證,敵意會滋長在他們心中。”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軍事專家弗里澤也認為美國對華科技孤立政策“沒有效果”。他在“美中焦點”網站上撰文稱,失效原因是其他國家都渴望與中國在空間合作,並且美國的孤立激發中國的鬥志,促使其更快推進空間項目。弗里澤還說,如果美國很久以前就滿足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的欲望,後者的進步說不定沒這麼快。“美國維持空間科技領導地位要靠自己的行動,而不是限制中國的行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