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南美持續的軍事交流促進戰機輸出
中國與南美國家儘管相隔太平洋,但兩者開始交流的時間卻很早。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第三世界國家”與“不結盟運動”的出現,中國與南美國家就建立了外交關係,並進行了頻繁的交流。此時,受制於自身實力的限制,中國對該地區國家的軍事輸出,僅停留在低端產品上。而隨著雙方交流的加深與利益共同點的擴大,在冷戰結束之後,雙方的軍事交流正逐漸向著更深的層次發展。而這種發展,無疑也為中國向該地區國家出售高端戰機創造了條件。
作為目前南美唯一裝備航母的國家,巴西掌握的航母技術無疑對作為航母新興國家的中國充滿吸引力。如果考慮到巴西的航母技術直接來自於堪稱“世界航母次強”的法國(巴西的“聖保羅”號航母,就是原法國海軍的“福熙”號航母),就不難理解這種吸引力了。在中國決定加速發展本國航母之後,關於中巴兩國將在航母發展方面加深合作的傳聞就層出不窮。而中國目前成功研發的殲-15艦載機,正是在國產殲-11戰機的基礎上誕生的。因此,儘管巴西目前並不存在引進艦載機的可能與需求,但中國卻可以通過兩國在艦載戰機方面的共同經驗,向巴西推銷國產的高端戰機。而對於一方面希望擺脫美國控制,而不願採購美制戰機,另一方面又受制於自身有限的軍費,而不願採購“高價不高端”的歐洲戰機的巴西,物美價廉的中國戰機,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對於阿根廷而言,儘管之前中國與之的軍事交流沒有其他南美國家頻繁。但兩國卻一直在這方面進行努力。早在2005年,中國就像阿根廷派出了中級軍官考察團,對阿根廷三軍進行了細致而專業的考察。因此,長時期的“細水長流”式的軍事交流,為中國高端軍備進入阿根廷創造了初始條件。同時,出於與巴西同樣的原因,阿根廷也不願過多引進美制先進戰機。但與巴西不同的是,與英國之間的矛盾,以其因法國在馬島戰爭期間的背信棄義而造成的嚴重損失,使其對歐洲裝備存在極大的不信任。因此,與美歐存在一定利益衝突,未來在其身處戰事時,不會出於政治原因,停止對其軍火供應的中國,無疑成為符合阿根廷最基本要求的潛在供貨方。而中國戰機日益強大完善的作戰能力與技術,也為阿根廷未來決定選擇中國戰機,提供了更多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