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出任國防部長和中央軍委副主席後,採取了大力發展沿海地面守備部隊和海軍岸防部隊的戰略思想。在東部沿海各重要地區如旅順大連、青島等地,先後成立了多個要塞區,要塞區的級別當時竟達兵團級(高於野戰部隊軍整一級。一個兵團通常包括三個軍加兵團直屬隊),部署了大量地面部隊,並以此作為中國沿海防禦的重點發展方式,掏山挖洞,地下築城,為此投入了大量國防經費進行海防要塞工事建設。此後,在中國外海的一些群島和列島也先後建立了多個要塞區,駐有重兵把守,意圖以此拱衛中國海岸線。那個年代中國在沿海各要塞區建設和沿海國防工事建設上投入的國防經費,是相當可觀的,足以讓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羨慕不已。
然而,從現代戰爭的戰略角度來看,這種重視海岸防禦而輕視制海權制空權建設的戰略思想,是完全錯誤的。這種指導思想,完全無法保護中國的國家海洋權益,等於拱手將廣闊的大海讓給別人做為對方肆意活動的空間,在現代戰爭下更絲毫無法阻止敵方強大艦隊和航空力量從我海岸以外對我國縱深發起大規模打擊,根本無法保護新形勢下中國的國家安全。
第四篇
現代新式戰爭的改變,已吹響對中國海權和空權的呼喚
今天,我們從當代歷次戰爭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現代戰爭的模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從海洋方向來的敵方,可以根本不急於採取傳統的大規模兩栖登陸入侵,而可以先停留在對方海岸線以外較遠距離,先以強大的空中力量和海基各種導彈對目標國沿海和縱深各重要目標發起強烈空中打擊。敵海上火力打擊範圍遠遠超出海岸地面火力和岸對艦導彈的回擊範圍。傳統飛航式岸對艦導彈射程最大不過300公里左右,地面部隊的火炮射程更短,即使是新式遠程火力也不過在200公里左右。然而敵方航空兵和巡航導彈的打擊範圍卻可達1500公里,遠遠超出地面岸防火力的打擊範圍。按這種情況發展,戰爭將形成一種海洋進攻方對陸地單純防禦方進行單向攻擊的局面,即敵方可以在我海岸火力範圍之外打擊我方沿海多個重要目標,而我方卻不能有效打擊敵方在海洋上的重要目標,而只能最多擊落敵來襲的一些戰機和導彈,對敵殺傷效果遠遠不如敵方對我沿海重要節點目標進行打擊的效果。這一點不但在傳統飛航式岸對艦導彈時代如此,在我國研製成功具有突破意義的彈道式岸對艦導彈之後,雖然射程和突防能力大幅度提高,具備了在同樣範圍打擊敵方艦隊的能力,但仍不能完全扭轉保守的戰略思想帶來的不利局面。其主要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