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5日電/過去六十餘年,共有601人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們來自五大洲123個國家。
據南方週末報道,早年,反帝、反殖、反侵略是辨識“老朋友”的依據。而“隨著中國外交不斷走向務實,‘老朋友’稱呼的意義也逐漸淡化”。有這樣一群外國人,大多數中國民眾一輩子未曾與他們謀面,但這些人的名字一旦出現,幾乎所有中國人的腦中都會條件反射地出現一個稱謂:“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這些“老朋友”包括了埃德加.斯諾、西哈努克親王、基辛格、李約瑟、薩馬蘭奇……
“中國人處理外交關係往往從感情、關係出發,羞於談利益,而是代之以朋友的稱謂。”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張清敏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老友”遍天下
601人——這是過去六十餘年間被《人民日報》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的國際友人總數,他們來自五大洲123個國家,可謂老友遍天下。
第一次老友之稱出現在1956年,獲得者是加拿大人文幼章,從1930年代開始他就在中國辦學,並始終支持中國革命。
不過,601位“老友”絕大多數是在1977年之後才獲此稱號的。1979年,該稱呼的出現頻率出現了第一個波峰。“在全面恢復外交關係時,或者在對外關係遇到困難時,都需要老關係、老朋友的幫助。”張清敏說。
從國籍看,在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日本人最多,達111名,是排名榜眼的美國人的兩倍多。排名三至五位的分別是英國人、法國人和德國人。
有意思的是,南方周末記者同時以“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為關鍵詞在數據庫中檢索,發現“傷害感情”次數排行,日本、美國亦分列前兩位。
張清敏認為,老友最多的國家也就是中國外交中最重要的國家。在大國中,唯有俄羅斯的老朋友不多,“這是因為我們和前蘇聯曾經是同志、兄弟關係,這種關係是親於、高於朋友的,後來中蘇關係惡化,也便不談朋友。”
當然,個別小國也有重要的老友,例如柬埔寨的西哈努克親王,又如兩位非洲“鐵友”——坦桑尼亞前總統尼雷爾和贊比亞前總統卡翁達。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進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日本人占據了日本老友的很大一部分,他們還被冠以另一個稱呼:“中日邦交正常化掘井人”。在掘井人序列中,企業家岡崎嘉平太最受推崇,他共被以老友身份提及22次。日本首相亦有很大幾率成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從1972年到1996年,共有14人擔任過此職,其中10人都獲此稱謂。
事實上,在601老友名單中,各國政要是比例最大的群體。除了如基辛格、尼克松這種邦交正常化的開拓者以外,曾經訪華若干次的國家領導人也往往被中方冠以老友的稱呼。
但這並不影響經濟、文化領域老友的存在。被傳為中國外交佳話的“乒乓外交”、“芭蕾外交”等都需依靠文藝、體育界的老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