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防務:很多國家的艦載機都是空軍戰鬥機的衍生型,比如法國的“陣風”、俄羅斯的米格-29、還有美國正在研製的F-35C。在已有的型號上發展艦載機有何優勢和劣勢?一款飛機具備了那些指標才適合作為艦載機的發展平台?
孫聰:上述三款艦載機各有不同,美國的F-35C、法國的“陣風”是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海軍的使用需求,按一機兩型研製,艦載型與陸基型飛機的通用性可達60%~80%,無論怎樣艦載型都要付出約10%左右的重量代價。
根據國外的經驗,二代飛機改艦載基本都是失敗的,隨著技術的發展三代以後改艦載的,其改進工作幾乎也是全新的型號設計,只不過是有個別的系統方面或布局上有一些成熟的技術可以借鑒。
一款飛機要想作為艦載機的發展平台,至少其氣動布局的低速升阻特性和操穩品質要滿足起降要求,如彈射離板的縱向剩餘加速度應大於0.065g;發動機的大小油門特性滿足飛機的複飛/逃逸、下滑道精確控制要求;飛機的前視場和側視場滿足下滑著艦和艦面滑行使用,空機重量盡可能的輕,飛機平台的續航能力強等。
全球防務:艦載機起飛距離短,降落難度大,對飛機的機械和航電系統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您認為在艦載機的研發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面對哪些直接挑戰?
孫聰:艦載機除了要有陸基戰鬥機相同的作戰半徑、有效載荷、機動性等任務要求,它的駕駛方法也陸基飛機有所不同,這些特殊的飛機起降特性、飛行軌跡的精確控制、使用流程和操作方法等都直接影響飛機的設計。
全球防務:從國外經驗看,如何權衡諸如翼面積、載重、起飛距離等指標之間的矛盾?
孫聰:由於艦載戰鬥機作戰方式的多樣性,對掛載的武器種類和數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且考慮到飛機使用成本,要求飛機帶回的武器重量越來越重,導致飛機的著艦重量增加。另外,艦上起降的特殊環境對飛機機體強度的高要求,也會導致機體結構重量的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