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聰:美國的軍機研製公司有多家,但各家各有所長,如諾斯羅普在將YF-17艦載化的初期就遇到了困難,由於起落架的問題未取得成功。只好將具有艦載機研製經驗的麥道公司納入到主承包商範圍,利用其在艦載機方面的經驗,最終使F/A-18獲得成功。F-35C的研製困難和挫折有管理上的,也有技術上的,美國軍方也在反思,這種多國聯合的模式是否適於飛機的研製。其中,技術上的困難首先是飛機超重,為此洛馬懸賞獎勵提出減重措施的員工,最終減去1噸重量。其次還包括攔阻鈎索研製受阻,F-35C陸基鈎索8次試驗沒有成功,設計人員正在分析改進攔阻鈎的阻尼器,避免其彈跳過高,以克服其先天的主輪與鈎頭距離偏短的弱點。
全球防務:您怎麼看洛馬的F-35C項目,
它是否會戰為歐美下一代艦載機的“標配”?
孫聰:F-35C項目應不會成為下一代艦載機的“標配”,因為在印度艦載機的競標中,分別推出了“陣風”艦載機、“台風”艦載機以及米格-29K等多種版本,每個國家均是依據自己的國情及需要來配置艦載機,沒有統一的標準或“標配”。
全球防務:俄羅斯是世界為數不多能夠研製完整航母作戰體系的國家。俄羅斯的航母以及艦載機發展之路有何經驗教訓?蘇-33和米格-29艦載型的作戰效能如何,在世界上處於什麼水平?
孫聰:各國依據自己的國情在航母和艦載機的研製上採取了不同的發展模式。俄羅斯依據自己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支撐能力,在航母的發展上走了一條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路線,首先解決有無,再行謀求發展,在其航母的願景圖像中就含有更大噸位的彈射型航母。從航母40年的發展歷程來看,彈射型航母將是適應未來戰爭的主流模式,英國的下一代航母就是很好的佐證,它也採用了彈射起飛,而且是更加先進的電磁彈射起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