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員正在給新兵講解導彈專業理論。 |
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電/“號手就位!”一聲洪亮的口令,打破深山營區的寂靜。數十名操作號手駕馭導彈戰車,按操作流程展開發射演練。11月初,記者深入火箭軍某基地訓練團採訪新兵訓練,卻趕上一批導彈技術骨幹正在刻苦訓練,備戰即將展開的新訓骨幹考核選拔。
解放軍報報道,新兵訓練都一個多月了,為何還要選拔新訓骨幹,這唱的是哪一出?記者一頭霧水,訓練團團長夏正新笑著解釋,今年基地探索推行“先訓後補”新訓模式,新兵不僅要在這裡完成入伍階段訓練,還要完成專業基礎訓練,他們正在為新兵下一階段的導彈專業訓練選拔“武教頭”。
“先訓後補”,這在火箭軍新兵訓練中是個新名詞。記者翻看該團《新兵“先訓後補”實施方案》,發現今年新兵訓練的目標是:新兵分配下連,就可直接上崗操作導彈發射。
如此跨越為哪般?夏團長曾當過發射營長,說起新兵訓練感觸頗多——以往新兵訓練主要是完成隊列、體能等共同課目,分配下連後再進行導彈操作技能訓練,由於各單位擔負任務、骨幹力量、組訓模式等存在差異,造成訓練質量參差不齊,補入發射單元訓練時“老兵吃不飽、新兵吃不了”,影響和制約了導彈發射能力的持續提高。
為此,該基地注重從“兵之初”夯實導彈專業基礎,探索推行“先訓後補”訓練模式,由“齊步走”升級到“號手就位”,縮短新兵形成操作能力的周期。
記者來到該團新兵訓練場,火箭軍“隨時能戰、準時發射、有效毀傷”的核心標準要求成為新戰士嘹亮的戰鬥口號。這12個字,在新戰士看來還只是一句口號,在該團黨委那裡卻已細化為推進新訓質量提升的一條條具體舉措。
在該團新兵訓練計劃中,記者看到一串“加號”:以往導彈旅“各自組訓”變成基地“集中組訓”;新兵訓練時間增加一倍多;訓練課目除了共同基礎訓練,還增加了導彈專業理論、操作技能訓練,訓練內容大幅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