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8月23日電/台灣工商時報23日社論說,南宋詩人楊萬里“竹枝歌”:“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愁釘人來關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後來被改為通俗民歌:“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此民歌描述南宋時期中國南、北方人民生活的顯著差距:南方承平逸樂家人歡聚,北方卻受金兵入侵家人流離失散。
社論說,最近幾日,我們看到幾則關於經濟與所得分配的新聞:今年上半年GDP成長年增率高達13.1%,預估全年之年增率8.24%,創21年新高,以及7月外銷訂單為史上第四高…等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但也看到無論以五等分位或二十等分位的國民所得分配統計,在不計入社會福利補助時,高低所得之差距都創歷史新高。上述情況,正可用“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加以形容。
馬政府上任以來,先經歷經濟史上首見的全球金融海嘯,隨後又遇上台灣氣象史上罕見的莫拉克風災;先有人禍後有天災,可說是禍不單行。首任“劉內閣”之“閣員”雖在人禍天災中盡心盡力設法因應,惟因拙於對外溝通,雖然不是“實幹苦幹撤職查辦”,但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也不得不黯然下台。繼任的“吳內閣”一上任就打出“庶民經濟”牌,讓人耳目一新,加上吳敦義口才便給、善於溝通,遇事積極迅速反應,諸如苗栗大埔農民抗議事件等,都身先士卒親上火線,明快處置。先有“劉內閣”的辛苦撒種,繼而在“吳內閣”任內歡呼收割,馬政府兩年多來的施政終於苦盡甘來。
同時,兩岸關係的大幅好轉,對台灣爭取全球第三大(預計今年成為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大陸商機,著實大有幫助。尤其金融海嘯時期,中國大陸“家電下鄉”等擴大內需措施,讓台灣“近水樓台先得月”。今年以來,日圓快速升值,更讓歐美電子大廠將訂單轉至台灣;此外,某些IDM國際大廠改變經營策略,大幅提高委外代工比重,更使台灣晶圓代工廠吃到“大補丸”,成為上半年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另外,新興及開發中國家的崛起,也為“我國”平價電子帶來外需擴展的商機。這些都是今年上半年以來“幾家歡樂”的原因。
但另一方面,過去11年來,以財稅中心統計資料分析,1998年時台灣最富有的百分之五綜所稅申報戶的平均所得,是最貧窮的百分之五綜所稅申報戶的32倍,到了去年這個倍數擴增為66倍,顯示貧富不均程度的惡化。即使就“主計處”五等分位國民所得分配統計觀之,以未計入社會福利等移轉收支的原始國民所得比較,所得最高的百分之二十之家戶平均所得在2005年為所得最低的百分之二十之家戶平均所得的7.45倍,此後年年惡化,至2009年已經達到8.22倍,創歷史新高。這是長期以來所呈現“幾家愁”的一面。
所得分配惡化與經濟成長改善,乍看似乎是兩個沒有交集的議題。但若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經濟成長若不是以擴大內需帶動,則很可能出現經濟成長亮麗,但所得分配惡化的結果。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在於三角貿易的出口接單,雖然計入國民所得,但因企業之生產在國外,以致對本國就業及內需沒有幫助。企業股東又因資本利得免稅、各項租稅減免等因素,以致富者愈富;台灣勞工則因企業生產基地在海外,因而就業機會減少,以致貧者愈貧;這就是典型的“幾家歡樂幾家愁”。
在所得分配顯著兩極化的情況下,乃出現“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局面。根據媒體報導,富商巨賈、貴婦團、醫師團等一擲千金,面不改色:其中有一口氣訂下兩三戶總價逾億的豪宅,彷彿購買日用雜貨;今年5月某大購物商場舉辦特別促銷,在6小時內創下8億1千萬元消費業績,另有單筆消費達1億5千5百萬元之天文數字…。富者豪華奢靡,貧者連營養午餐、健保費用都繳納不起。雖然所得分配兩極化是長期趨勢,不宜苛責現在的“吳內閣”;但社會現象如此,與“吳內閣”標榜之“庶民經濟”恰成反諷。
社論說,解決“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短期因應措施,首推對奢侈品課徵“奢侈稅”,因為金字塔高層的豪華奢靡消費,必定是進口品,其消費之增加,對台灣生產或就業毫無幫助,課之以奢侈稅,用以作為社會福利專款,並不影響經濟成長,且有助於社會公義。此外,執政當局亦可就公務員小幅加薪問題加以重新考慮。目前政府財政拮据,確實對調薪決策造成影響,惟從正面角度觀察,公務員調薪可以帶動民間業者對員工加薪,從而重建堅實之中產階級,亦有助於提高內部消費。台灣去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較前年下滑2.9%、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較前年下降2.6%,此種趨勢值得關注。事實上,以台灣現有之產業結構,勞力密集產業多已外移,薪資成本佔廠商總成本相對有限,稍加調薪是否衝擊產業競爭力,正反面效應如何,相關主管部會應深入研究,做為最後決策依據,如此做成的決策,也才能讓國人信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