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方說了算
如今要採購軍火,通常先調取文件資料,然後找幾家企業談價格,最後選擇最合適的武器進行採購。如果對買方略有微詞,下次就別想成為詢價單位。
這樣一來,各國要想把武器賣出去,就不得不公開其特點,以便在競價中獲勝。此外,武器購買方往往還要求賣方將一部分技術轉讓給自己,或者提出“我買你的武器,你必須買我的農產品或者是工業品”。
這種競爭的結果,使得企業不得不去兼並,或者將事業統合起來。軍工企業必須做大做強,自己沒有的部門,它們需要通過兼並中小企業來完善。美國洛克希德公司、波音公司等均為大型飛機製造企業,但它們下面有眾多的公司,包括生產裝甲車輛、火器、電子系統、軟件、無人飛機、代用燃料等等企業。
日本軍工:新崛起的賣家
日本與美國等國家都面臨著財政緊縮的問題。遇到這個問題後,洛克希德公司只好在發射衛星、IT、循環使用能源上尋找出路——不能總是靠戰鬥機來維持企業的經營。
但日本卻處在另一個極端。洛克希德公司的銷售額中,99%是從政府那裡得到的軍火訂單,其中55%~60%來自美國國防部。但是日本沒有這樣的軍工企業,軍工是在民用產品中順帶製造的。
美國的軍工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家公司那裡,但日本卻擁有很多家大致相同的企業,各家企業的技術水平都比較高。日本的軍工企業往往採取大分工的方式進行,各有各的技術,企業之間老死不相往來。在電子方面,同一個領域有東芝、NEC、衝電氣、三菱電機、富士通等眾多企業,各公司都有一定程度的工作量,又因為採購時期很長,它們的產品往往在拿出來的時候就已經老化了。各公司無信息溝通,同一個課題可能有幾家企業同時在進行研究,購買的研究設備很多,但研究成果乏善可陳。
在全球軍工產業大兼並大融合的時代,日本軍工產業仍在自己的道路上行進著。如今,日本已經開放武器出口,其軍工企業將何去何從,將直接影響日本政治、經濟、軍事的走向。
去年12月27日,日本甫一宣布放開武器出口,印度便立馬表態願意成為其首家客戶。據日印兩國媒體的報道,印度感興趣的恰恰是水上飛機US—2。這型飛機自2007年交付以來,總共只在國內賣出4架。而在軍火方面一向財大氣粗的印度,無疑可以成為這一項目的“救世主”。
對外出口武器的口子一旦撕開,日本在工業製造及技術研發領域的優勢可即刻轉化為武器產能,這樣不僅會盤活軍事工業、搶占國際軍火市場,甚至能帶動出口,改善國內低迷的經濟狀況。日本和美國在武器研發領域早有合作,日本放寬武器出口還能直接幫助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而出口的武器應該多為前文提到的日本擁有獨家技術的飛機、戰艦等。
可以肯定的是,儘管日本軍工企業目前還比較困難,但為了保有一定的軍事力量,日本的軍工企業不會消失,日本企業仍將是國際軍工的一支重要力量。(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