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兩岸共同利益
追求、創造兩岸共同利益,是加速兩岸一體化進程,實現兩岸共同發展,促進兩岸民眾情感融合、建構兩岸共同價值的基礎,也是最終完成兩岸整合,走向國家統一的必由之路。
1、兩岸共同利益概念
兩岸共同利益涵蓋兩岸關係的各個領域,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以及能源、環境、外交、軍事、安全等各個層面。政治學家習慣將共同利益區分為非政治性、低政治性以及高度政治性共同利益。(4)追求、實現兩岸共同利益,使之普遍化、永久化,應該遵循由經濟、社會、文化然後至能源、環境最後到安全、外交、軍事以及政治的演進路徑;循序漸進,逐步升華,難以超越前進,實現跨越式發展,只能一步步向前邁進。
2、培植兩岸共同利益路徑
一是實現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實現雙向、直接、互惠往來,儘快消除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障礙,實現兩岸經濟雙向聯動互補與互惠互利。簽定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協議,促進兩岸經貿關係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加強整合,實現雙贏。
二是實現兩岸經濟要素與資源稟賦全面整合。創建合作平台,加強兩岸經濟資源與產業的整合,加快兩岸經濟一體化進程。從雙向多元,水平垂直,深層次、多角度,將兩岸的資源要素緊密結合起來。加快兩岸能源合作開發與環境保護,甚至建立兩岸資源聯營體系。(5)在兩岸直航基本實現之後,需要構建兩岸共同市場、取消貿易壁壘,建立關稅同盟,試行單一貨幣,實現兩岸資源的整合,實現兩岸經濟要素、資源稟賦的自由流動。
三是創造兩岸新品牌、新模式,新價值。大陸是台灣經濟的腹地。經濟學家告訴人們,一個世只品牌的誕生、成長、成熟,需要10億美元市場的支撐,而中國大陸的內需市場,完全可以為兩岸企業只提供創造世只著名品牌的廣袤市場。通過兩岸經貿關係的整合,經由產品設計、製造以及營銷等價值鏈環節,為兩岸產業只提供創造世只著名品牌的機會,成就足以讓世人稱羨的成績。
四是建立兩岸共同產業標準體系,使兩岸標準成為全球產業的共同標準,使兩岸經濟成為全球經濟的領航者、晴雨錶。
五是兩岸可逐步推動“大中華經濟圈”,以兩岸四地為範疇,嘗試建立單一貨幣機制,建立統一的證券市場,實現兩岸四地自由貿易,推動兩岸共同市場建設。(6)未來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最終目標,應該是逐步建立一個沒有疆只、兩岸人員可自由流動、商品自由流通、勞務可自由交換、資本可自由流動、使用統一貨幣的大中華經濟共同市場。
構建兩岸共同利益的途徑還有很多,但不變的原則就是要讓更多的台灣同胞參與到兩岸事務中來,讓更多的台灣同胞共同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勿讓少數人、少數集團壟斷了兩岸發展的利益。
形塑兩岸共同價值
兩岸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等方面確實存在著頗多差異,這是由於兩岸不同的歷史、社會制度、生活方式等因素造成的,縮小兩岸之間的實質差異、消彌兩岸觀念上的分岐,需要從促進兩岸生活方式的同步化、形塑兩岸共同價值入手,使兩岸同胞感情趨合、潮流同步,價值趨同、認同一致化。吳伯雄在南京演講時呼籲“讓文化引領兩岸”,這是在兩岸關係進入螺旋上升新境只時,兩岸同胞對於兩岸“典範時刻”由“經貿兩岸”向“文化兩岸”飄移、演進的共同期待與追求。(7)
1、培育兩岸共同的人文關懷
兩岸之間需要烘培成熟、理性的人文素養,營造共同的人文關懷,對歷史負責、對民族認同,對同胞交待,在共同的人文關懷中共同發展。
一是在兩岸之間要培植理性主義、務實主義的土壤,要創造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時俱進的民主、文明、理性、科學的政治文化環境,有利於兩岸同胞之間、兩岸政黨、社會團體之間互信、共識的培植,有利於兩岸執政者、兩岸同胞務實面對兩岸的歷史、現實與未來,有利於兩岸良性互動,互釋善意,理性相待,共謀雙贏。
二是要吸納一切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活力因素、創新元素,要把更多的台灣同胞、大陸同胞、海內外華夏子孫共同吸引到發展兩岸關係的洪流中來,形成持續向前發展的新合力與推動力。一方面,大陸特別要吸引台灣各個階層的民眾、除了醫師、會計師、律師等中產階層外,還要吸引中低階層、中南部民眾、弱勢群體等加入參與到發展兩岸關係的歷史長河中,更多地讓他們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使台灣同胞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積極正面力量。另一方面,大陸也要發展、保護、引導好十三億大陸同胞發展兩岸關係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使他們成為發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導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