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南海I號:一條800年沉船的現實角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3 15:47:27  



  ●船行海上絲綢之路

  在中國久遠的歷史中,絲綢和瓷器,一直是最受歡迎的外貿產品。自長安或洛陽為東起點,經甘肅、新疆,再到中亞、西亞,最後到達地中海沿岸。從漢朝開始,來自中國的絲綢就這樣由各色商人牽著駝隊,通過這條重要的貿易通道運輸到亞歐各國。這種貿易一直延續了數個世紀之久。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中國親程旅行記》中,第一次給這條道路起名“絲綢之路”。

  在陸上絲綢之路發展的同時,中國的絲綢,也在通過海路源源不斷地運輸到國外。這是一條從中國沿海港口出發,一直向西,穿過南海,抵達外部世界的貿易通道。“它不僅僅只是貿易之路,還是朝貢之路,文化交流之路。”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劉文鎖說。這位致力於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的學者,正在進行這一項有關漢代海上貿易航線和港口的研究。

  海上絲綢之路,在漢代即有記載,當時中國船隻從廣東、廣西、越南等地的港口出海,沿中南半島東岸航行,最後到達東南亞各國。唐宋之後,隨著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的演進,海上絲綢之路航線更加遙遠,貿易也愈顯繁榮,對於中國瓷器來說,再也沒有比水運更加便捷和安全的運輸方式,於是絲綢之路也進而演變成“陶瓷之路”。

  在獲得重要的考古發現以前,這條繁榮的海上絲綢之路只存在於零星的文獻記載當中,對於貿易路線和貿易方式,人們知之甚少。直到本世紀航線沿岸的一些港口,陸續發現出一些來自中國的瓷器和其他文物,人們才得以一點一點地拼接出有關這條航線的細節。這條航線顯然早已超出東南亞的範圍,而是穿過南海,駛過印度洋,到達波斯灣各國,甚至非洲東海岸的許多港口也有中國瓷器出土。

  “南海I號”沉沒的地點,正是處於這條航線之上。由沉船的海域向東北,經過川山群島,可上達廣州、潮州、泉州、廈門等港口,向西則可下雷州半島、瓊州海峽以至廣西,然後穿南海到達更加遙遠的目的地。

  沉船船頭朝向西南240度,看來正是從中國港口出發,駛向外洋的貨船。經過幾次水下探摸,考古隊員們大致探明船上裝有大量瓷器等物品,總量在5萬~8萬件左右。“它將為復原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中國航海史、造船史、陶瓷史提供極為難得的實物資料,甚至可以獲得文獻和陸上考古無法提供的信息。”張威說。

  ●揭開深藏水底的秘密

  一次一次的下潛、探摸、攝影,這些既危險又重複的動作對所有水下考古隊員來說,已經習以為常。但在外人看來,實在是個有趣的活動,每一次潛到水底,再浮出水面,總是能打撈起引人好奇的“寶物”。那些深埋於海底的瓷器,有許多被撈上來時還光亮如新。潔白的瓷胎,繪以各式各樣精美的紋飾,在陽光下閃爍著迷人的光芒。

  中國瓷器的魅力長久以來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國的人們。“歐洲人開始認為瓷器是雞蛋殼和貝殼磨成粉,然後用水塑造成型。直至16世紀,歐洲還風行中國瓷器可以驗毒的觀念。”寧夏考古所原副所長、《駛向海洋》的作者杜玉冰說。

  據杜玉冰介紹,那些製作精良,美觀耐用的中國瓷器一直是國際收藏界的寵兒,哈徹在中國南海打撈上來的清代瓷器,在嘉士德拍賣行中,一組144件一套的餐具,成交價為334156美元,而一對普通黃釉罐,竟然賣到15000美元。

  那麼,裝滿精美宋瓷的“南海I號”究竟能價值幾何呢?有人推測價值高達1000億美元。

  “這些人顯然是不瞭解水下考古的意義,我們不是撈寶,而是要復原古代社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細節,獲得我們從其他途徑無法獲知的信息。”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室崔勇說。

  隨著歲月的推移,那些古人生活的信息在一點一點的減少、消逝。而有關航海、造船、貿易種種細節,由於文獻缺乏記載,水下考古更成為能夠獲得這些信息的重要途徑。早在1974年,考古學家曾在泉州後渚港發現一條宋代沉船。幸運的是,這艘沉船發現時,沉陷在一片海灘的淤泥當中,並不需要水下考古的技術和設備就能發掘。正是這條船,人們才得以認識到宋代貿易、航海、生活的諸多細節。

  這是一條福建產的中國貨船,船上發現2300多公斤香料、2000多枚貝殼、木制簽牌96件,還有大量瓷器、鐵器、錢幣、皮革製品。船上的貝殼是水晶鳳螺、籬鳳螺等品種,盛產於東南亞海域。船體上附著的小船蟲,會在水溫25度時排卵附著船板,時間在6~9月。另外,遺留在船上的荔枝、桃、李子等果核,其果實成熟期也在6~7月。大量信息表明,這艘船正是在夏季乘著東南風,由東南亞返航運送香料的貨船,卻在到港後沉沒,倉促的時間甚至讓船主連貨物都來不及帶走。另外,船上發現的中國象棋棋子和宋版小說殘葉,也能透露出船員們枯燥的航海生活之外的一些細節。

  那麼,“南海I號”能帶給我們什麼,它的信息量會超越泉州後渚港沉船嗎?(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