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在上海開設中國1號店的高島屋因考慮到反日情緒,基本沒有進行開張宣傳。當初測算的年130億日元銷售額,被下調到60億日元。著名的化妝品公司資生堂也在去年出現了首次在華虧損,不得不撤出日用品等。
隨著形勢每況愈下,今年1至6月日本企業的對華直接投資額同比下降三成,而對東南亞各國的投資則增長了一倍,“脫中國”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但東南亞破爛不堪的基礎設施、技術不熟練的工人、購買力低下的消費市場,很快讓日本企業失望了。不到半年,很多企業就打起了退堂鼓。
其實,無論什麼原因,從發展潛力無限的大市場撤到小市場,只能證明一點:日本企業競爭力正在下降。真正優秀的企業,能在各種市場上生存和發展。日本企業在中國市場上做不好,是市場原因還是企業原因。看一看風生水起的在華歐美企業,答案就擺在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