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上海:“遠東中心”夢漸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8 01:11:45  


 
  在2008年的全球城市GDP排名中,東京高居全球之冠,首爾、大版、京都、橫濱、名古屋、北九州、香港等亞洲城市均排在上海前面。中國台北,新加坡則緊隨其後。

  事實上,隨著日本、韓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崛起,上海逐步衰落。二戰以後,日本經濟迅速騰飛,東京逐步成為遠東經濟中心,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的首都,其國際影響力遠超上海。2008年,東京經濟總量幾近十倍於上海;70年代之後,韓國漢城(今首爾)逐步崛起,直到80年代借奧運成為國際化大都市;香港和新加坡作為亞洲重要的自由港,其地位遠非上海可比;隨著台灣經濟騰飛,台北、高雄等也成為亞洲重鎮。

  20世紀之初,亞洲唯東京、上海、香港;21世紀之初,卻已是群雄競起,上海雖被著力打造為東方之都,但其中心地位被稀釋殆盡,光芒逐步暗淡。

  在國內,上海的影響力亦被日益稀釋。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各地均已啟動發展步伐,而這種自發的、內驅式的發展,其動力和持續性,遠勝於行政力量的計劃安排。

  在改革初期,上海即失去先機,直到1992年才開始真正改革,不僅落後於深圳及珠三角、長三角其它城市,甚至滯後於一些內地城市。珠三角的崛起,使當時的經濟中心從上海轉移到深圳、廣州等城市。

  而長三角的崛起,在一定意義上上不僅沒有使上海的地位增強,反使上海的區域性中心地位有所降低。從1978以來,上海在長三角中的經濟份額,從近一半下降到只有四分之一,而蘇州、無錫、杭州、寧波等城市卻發展迅猛。以蘇州為例,其占都市圈經濟的份額從1978年的5.54%迅速上升到2006年的12.19%,經濟總量上僅次於上海。而在製造業領域,長三角其它區域更全面超越上海。

  中國區域經濟的群體性崛起,以及條塊式的政治與經濟體系,亦制約上海成為經濟中心。

  雖然最近上海被中央批准為中國金融中心,但是,由於金融監管中心、央行、四大國有銀行總部均在北京,上海並無號令天下的優勢。同時,在中國的特殊體制下,銀行運作按區域進行,上海市的建設銀行,並不比內地一省的建設銀行級別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