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今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中僅列第31位,大幅落後於中國香港、東京、新加坡等城市。金融人力資源的數量與質量,是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的決定因素。世界上眾多金融中心,金融從業人員占就業人口比重均為10%以上,中國香港為14%,而上海金融業員工約20萬,僅占1%。
在上海宣布成為中國金融中心的時候,先後有北京、天津、深圳、重慶、大連、武漢、西安、杭州等宣布要成為區域乃至全國的金融中心。
這種條塊分割模式,使上海無法完成對於全國資源的吸納,不具備利用全國經濟資源的能力。
相較上海,深圳背靠香港,未來的省港一體化,將給深圳帶來巨大的機遇。使其戰略縱深遠超上海。
《深圳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獲批後,深圳擬將特區擴大到龍崗、寶安及光明新區,如此,深圳特區的面積將放大到現在的五倍。目前,深圳特區以全市面積的五分之一,卻創造了52%的產值。以前,深圳特區有限的空間被工業園區、科技園區、商業區等重重分割,各地區經濟模式相對獨立,產業無法有效整合。一旦深圳擴區,其未來釋放的能量將是龐大的。
目前,香港與深圳兩地面積3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0多萬,兩城聯合,將解決彼此戰略縱深問題;香港是亞太地區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而深圳的金融業在全市GDP中的占比已達9%,深港在金融方面合作前景廣闊;香港的服務業占GDP比重達到90%,為全球主要城市中占比最高的,而深圳發達的製造業與國內首屈一指的高科技產業,與其正好形成產業互補;深圳的企業在國內富有競爭力,而香港具有強大的對外輻射能力,深港一體,將使深圳更具全球性的影響力。香港的自由港地位,將使深圳成為物流中心的設想變為現實。
在軟件方面,香港多年來一直被譽為全球經濟最自由的地方,擁有健全的司法體系和嚴密的知識產權條例;自由港的身份與體制,貨幣自由兌換,資金自由進出,人員自由遷徙,全球信息無障礙流通。深圳一直在管理模式上向香港學習,是內地在管理模式上最接近現代化的城市。這種優勢在全國獨有一無二。一體化的深、港比上海更有能力代表崛起的中國參與全球化競爭,作為中國經濟中心,與紐約、倫敦、東京分庭抗禮。成為新的特大國際都市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