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醫改方案出臺,民衆看病自付比例將降低。 |
中評社香港10月16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10月15日載文《中國給醫療制度開出藥方》,摘要如下:
在位於中國農業生產腹地的群光村進步跡象處處可見。這個村子大約有1000名居民,他們賴以為生的玉米、水稻和花生在田地裡漲勢喜人。一條造價16億美元、全長215英里的新建高速路將他們和外面的世界連接起來。附近還有一處在建的工業園區。從2000年到2008年,群光村所在縣的務農居民收入增長了85%。
在距離高速路出口不遠的當地診所,梅汝英正在給病人進行診斷,可她手中的診療設備不過一個聽診器和一只體溫計。而本身沒有醫學學位的梅茹英為了了解新藥的功效,唯有閱讀包裝盒裡的說明書。
中國問題很多的醫療保健系統正是靠著成千上萬個“梅醫生”這樣的參與者支撐起來的。一般來說,他們收入微薄,只能靠簡陋的設備為龐大的農村人群提供醫療服務。中國衛生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05年只有17%的中國醫務工作者受到過大學以上教育,在鄉村診所和縣級醫院,這一比例更是低到了2%。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中國醫療衛生系統的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建國後實施的全民基礎醫療服務在近年來中國經濟的迅猛增長期間越辦越差。民意測驗顯示,醫療保健是中國人最擔心的問題。藥價上漲、保險覆蓋不足以及大量只能自己承擔的支出都讓百姓苦惱不已。在農村窮困地區,許多病人因為無力負擔而選擇放棄救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