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市下跌,就會有政策之手托起樓市。 |
中評社香港10月29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10月28日載文《中國房地產救市政策應率先退出》,摘要如下:
三季度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異常微妙。特別是9月份,北京、上海、福建和浙江等東部地區的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環比均出現了下降,這暗示在經歷了上半年“小陽春”後,房地產市場再次陷入了觀望狀態。原因之一是中國政府2008年出台的房地產救市政策即將到期,政策層面可能調整引發了市場的分歧。
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洗禮,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典型的“政策市”恐怕已沒有人懷疑。去年10月份以來,房地產市場率先享受到了政策甘霖,也解救了在金融危機前就已經捉襟見肘的房地產開發商。如今,房地產市場不僅已經率先復甦,而且還存在著泡沫化的隱憂,天價地王和樓盤不斷出現,第三季度熱錢也開始對中國虎視眈眈。
對於中國來說,由於經濟刺激政策的慣性,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現在還很難真正退出,但在全年經濟增長保8已經基本實現的背景下,應首先考慮退出房地產救市政策。這既有利於控制通脹預期,也有利於啟動其他行業的民間投資,同時也提高了熱錢投資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成本。不利的方面或許就是將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和經濟增長速度,這將考驗中國政府是否有壯士斷腕的勇氣。
2008年是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痛並快樂著”的一年。“痛”來自於中國政府連續實施緊縮政策帶來的資金缺口,迫使一貫“不差錢”的開發商不得不降價促銷回籠資金,這本是一個正常的商業行為。但中國政府似乎並不樂見這種情況的發生,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以穩定房地產價格為主的救市政策,讓開發商“快樂”了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