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際網路令中共“群眾路線”工作方式悄然生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4 10:21:22  


  中評社北京12月24日電/家住貴州畢節地區赫章縣城的李元龍的妻子2年前因車禍身亡,肇事司機潛逃,一直苦苦尋找兇手的李元龍今年突然收到一封指稱肇事者的匿名信。他隨後來到縣信訪局,盼望政府能查出真相。

  讓李元龍沒想到的是,接待他的卻是遠在數十公里之外的行署副專員張光奇。網際網路技術讓他得以通過視頻和話筒,與更高層領導“面對面”。張光奇明確答覆,立即由地區公安局牽頭,徹查此案。

  “有了張專員這句話,心裡踏實多了,相信一定能查個水落石出。”李元龍說。

  新華社報道指出,在貴州畢節地區,每週三都會舉行這樣幾級聯動的視頻大接訪活動。不僅縣一級可以和地區直接聯動接訪,絕大多數鄉鎮目前也已建起網絡,地、縣、鄉三級黨政負責人可通過視頻網絡同時處理上訪案件。

  在中國傳統社情民意收集反饋體制下,群眾反映問題或提出訴求的途徑主要有三種:到各級黨委、政府信訪部門反映;到各部門信訪機構反映;通過信件進行匿名反映。但這些渠道依然不能完全保證基層群眾意見能真正反映上去並得到解決。很多人從鄉訪到縣、從縣走到市、從市跑到省、從省闖到京,被迫層層上訪。

  報道說,網絡技術為許多地區化解基層矛盾提供了便捷的新渠道。去年中共在各地開展“縣委書記大接訪”活動,“大接訪”使基層普遍出現“信訪井噴”局面。“網絡信訪”在一定程度上讓矛盾在基層得以化解。

  在湖北,今年以來,石首事件、鄧玉嬌案、周森鋒當選最年輕市長、長江大學捨己救人等一系列引起網民熱議的事件發生後,地方官員認識到,網際網路在信息傳遞和輿論動員方面作用日趨突出。

  湖北省公安廳副廳長黃洪認為,網絡上一些觀點或言論,一旦引起大量人員共鳴,就能釋放出相當大的社會動員力量。突發事件一經發生,一般2至3小時左右,有關信息就可能在網上出現,6小時後就可能被多家網站轉載,24小時後在網上的跟帖和討論往往達到高潮。在事件處置過程中,政府部門應主動、及時、全面公佈信息。

  “中國有3億多網民,其中既有普通群眾,也不乏社會精英,不看網絡輿情就不能更好地了解民意、匯集民智,群眾基礎就空了。”湖北省外宣辦網際網路新聞研究中心主任謝雙林說。

  分析人士認為,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一直強調的“密切聯繫群眾”“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工作方式,正通過全新的途徑和方式——網際網路絡的渠道來補充實現,以實現更廣泛的群眾聯繫和“零距離”接觸。

  中國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凱指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網絡已經成為重要而獨特的渠道,以網絡為媒介的“政府─公眾”新互動模式已經成為中國政治文明的重要元素。

  汪玉凱說,如果民眾和官員都能良好地利用網絡溝通途徑,“這無疑將是中國民主政治進程中的創新與進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