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挺進創意時代:“中國製造”期待蝶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6 09:47:49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低價格的生產要素環境隨時產生新角色,“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缺乏核心競爭力,根本不是一勞永逸的“殺手鐧”,不具可續性。而且,隨著“中國製造”越廣泛進入外部市場,此種風險越大——如今連效仿中國發展模式的盟友也開始抱怨人民幣,就是警示。

  中國製造業的出路在哪?如何超越“我有人也有”的以低廉勞動力為主的低成本優勢,占據“我有人無”的優勢,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國高層早已指出,要從“中國製造”轉為“中國創造”,並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從製造到創造,僅一字之差,卻代表著從產業鏈的低端向高端邁進,意味著中國企業要擺脫按客戶訂單按時保質保量生產的被動性,圍繞品牌研發和營銷等高增值環節發揮主動性;意味著要告別無限供給的廉價勞動力時代,轉向依靠人力資本投資和技術進步。如此,企業才能擁有核心技術,才能具有活力和戰鬥力,贏得廣泛市場,並提升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中的形象。

  其實,從歷史的角度看,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曾陷入中國當下境遇,而成功擺脫煩惱的方法幾乎都是自主創新。如昔日的“世界工廠”英國,失去製造業大國地位之後,依靠創意領域的全新包裝,“英國製造”的產品又煥發出生機與活力。如今,創意產業在英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已達8.2%,而且其增速是整個國民經濟增速的兩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日本、六七十年代的亞洲四小龍,也是仰仗創新之功,蝶變為高生產率、高工資、高福利的發達國家和地區。

  無疑,像“英國製造”一樣升級的魄力,中國已用實際行動展現:過去10年中,中國研發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增長了1倍以上;在專利申請量方面,中國剛取代德國,位居全球排行榜第五位。而“中國製造”也面臨相似機遇:跨國公司接二連三地在華設研究中心,足證中國研發人才數量充裕。何況,作為有5000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更不缺乏創新所需的文化根基,如功夫、熊貓、花木蘭。

  遺憾的是,這些耳熟能詳的中國元素,被美國夢工廠——而不是中國廠家,演繹成全球賣座片及相應文化產品,中國企業為獲授權使用這些形象,反需支付高昂費用。這也提醒,儘管創新已成為舉國風靡的時髦詞,但中國想由“生產車間”變成“創新中心”,挖掘智力優勢之路,尚存軒輊。這還涉及清除山寨品泛濫、科研造假、應試教育等“攔路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