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次,困陷在動彈不得的交通中,我看著車窗外展現的另類北京城市風景,如同在觀察一個正在經歷慢性癱瘓的病人,心想:不可持續的發展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將擁堵進行到底,把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首都發展成一個巨型停車場,這難道是中國特色發展方式的體現?
有關當局想必不希望堵車成為北京或中國城市形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這兩者似乎越來越密不可分。交通問題是重大的民生問題,無法有效解決,不只會引起民怨,也意味這個首善之都跟成為一個宜居城市的目標漸行漸遠。
物質生活越來越舒適,但交通卻讓生活越來越不方便,這是中國一線城市發展故事的反諷。應付日益糟糕的交通,特權開道或直升機出行大概是城市權貴未來的出路,但對廣大的普通老百姓來說,更良好的交通管理和公共交通建設才是比較實際的希望寄托。
這或許也是為何近日關於北京門頭溝將建造並使用“立體快巴”的嘗試,引起許多人關注的原因。據報道,目前該項目已進入製造環節。設計者稱,每輛快巴每小時行駛約60至80公里,較一般公交快,其成本為地鐵的十分之一。
如果成功運營並證明能夠在大城市的大面積推廣,這也可以算是中國對解決世界城市交通問題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