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7日晚,擁堵的北京交通。 |
中評社香港9月20日電/英國《金融時報》9月20日載文《北京交通治理困局》,摘要如下:
中秋前的一場不算太大的雨,讓北京周末的交通再次陷入了空前的尷尬:在17日晚高峰時段,全市擁堵道路超過了140條,不僅歷史性的破百,而且一舉超過了年初大雪造成的90餘條擁堵路段峰值的紀錄,北京市交通局的電子擁堵路段圖幾乎全部飄紅。
對於這次歷史性的交通擁堵,官方給出了多達5條以上的解釋,比如,雨天路滑,車輛行駛相對緩慢,刮蹭事故增多;周末出行較為集中;車輛尾號限行分別是4和9,4與“死”同音,較少車主選擇尾號為4的車牌,所以今日限行車輛相對較少;中秋臨近,又逢周末,走親訪友的交通流量激增,進出京以及交通樞紐及繁華商業街區交通壓力突現;新車持續增長,導致市區道路處於超飽和狀態。和民間一致譴責的各單位和外地送禮的車輛蜂擁進京相比,官方的解釋似乎更多的在強調客觀情況,但導致如此重大的擁堵公共事件,如果說沒有管理上的疏忽和漏洞,恐怕的確不能服眾。
當然,周末的大擁堵只是一個特例,但擁堵的確已經成為北京的一張“城市名片”,拋開特權、管制、節假日、天氣等不論,日常的擁堵也已經成為北京市民生活的常態,其實,如何治理交通擁堵,一直是世界各大城市共同面臨的難題。北京自進入400萬輛時代以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疏堵交通的措施,如一再延期的“單雙號”限行,如前段時間大幅度提高熱點地帶的停車費,再比如,剛實行不久的錯峰上下班,甚至還有人提出收繳交通擁堵費的治理辦法,以及環境稅等等。但從實際效果來看,這些限制性的措施在剛剛施行的時候,似乎有一定的作用,但時間一長,擁堵依舊。
當然,北京的交通的確特殊,除了車多這個客觀情況之外,但更多的似乎是人為的一些因素,比如,公共交通和紐約、倫敦、東京等特大城市比較,差距明顯,再比如,由於部委機關等單位擁有的公車太多,使得本來不暢的交通雪上加霜。每逢節假日,北京交通幾乎癱瘓,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各部門送禮所致。另外,北京作為首都,特權車多,而經常的交通管制亦影響了通行。這些叠加因素,導致北京在全球特大城市中,交通擁堵一直蔚為壯觀,況且,北京的車輛已經從年初的400萬輛快速增至450萬輛,明年進入500萬輛基本已成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