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中國曾採取行動,鼓勵其最大的三家石油公司收購國際石油項目的股份。這項著名的“資產石油(equity oil)”政策希望能夠抵禦油價波動和供應中斷。各公司很高興從命:由於國內油田走向成熟,它們提高利潤的最佳途徑就是業務向海外拓展。但是十年後,很顯然,雖然公司獲得利潤,但無論是中國公民還是決策者都沒有獲得太多的回報。如果在中國境外生產的所有“資產石油”都運回國(實際上沒有),仍只能滿足中國對進口石油需求的一小部分。這就意味著,它實際上沒有對防止供應中斷帶來任何保障。中國國有公司真正送回石油,隨後被以國際價格賣給了國內煉油廠商,因此沒有為整個國家帶來任何節省。
更糟糕的是,中國在全球的資源投資迅速增加,現在給北京帶來了外交政策上的頭痛問題。利比亞最近的動蕩顯然就是一個很恰當的例子:上個月,超過3萬中國公民不得不從該國撤離,之前,一批中國的石油工人遭到襲擊。
如果油價不進一步上漲,中國或許可以承受目前的油價,並使通貨膨脹得到控制。但是防止未來瀾價上漲的最大希望是停止其指望得到外國石油供應的優惠途徑的政策。相反,它需要採取新的與石油消費國協商的態度。
此間出現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跡象。與聯合國以往涉及動蕩產油國的努力相比,這次在安理會協商利比亞的事態中,中國採取了相對建設性的態度。這場危機或許使北京認識到以下兩點:中國對全球能源市場的依賴使它有必要展開這樣的協調,與此同時當受到襲擊的是本國公民時,堅持國家主權變得更加艱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