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關閉之前,小劉曾計劃將網站做成一個媒體聯盟,對加入的記者和媒體進行“認證”,對聯盟中帖子組織事發地網友和媒體進行核實,進一步曝光。但現在可可部落被關,小劉的另一個設想也許要提前付諸實施——他們計劃建立一個“我不行賄”網站,宣傳反腐文化,在網站中開辟一個小板塊,做“嚴格的”反腐舉報平台。
從未風光的民間反腐網站
從出發點而言,“我行賄了”網站和早已存在的民間反腐網站並無不同,但前者的風光卻是傳統的民間反腐網站從未享受過的。
民間反腐網站中最出名的有李新德的“中國輿論監督網”、薑煥文的“中國民間舉報網”、魯寧平的“中國百姓喉舌網”、葛樹春的“中國反腐維權網-法制周末網”等等。
在葛樹春看來,“我行賄了”系列網站毫無技術含量可言,“是個事就往上發”,“像我們這樣的民間維權網站、輿論監督網站,自己調查,實名發表原創報道的,似乎應該更引起媒體關注吧!”
回溯民間反腐網站近年的成功案例,會發現他們的模式是:網絡曝光引發網民關注,接著傳統媒體介入開始報道,形成輿論壓力,促使黨委政府啟動調查,最終懲處腐敗官員。
中國輿論監督網站長李新德的代表作——濟寧下跪副市長李信案——就是這樣的典型。這一案件被中國輿論監督網公之於眾後,網站點擊率達到了170多萬人次,包括南方周末在內的傳統媒體跟進報道,李信最終被繩之以法。“一戰成名”的李新德為民間輿論監督網站確定的標準是:不但要發布維權文章,還必須對事件進行調查採訪,而且至少要選擇10個以上的原創案例發布。
反腐網站站長們收到投訴信後,會要求投訴人提供證據。證據充分的,直接做好稿件,傳給被監督者或被監督者的上級領導單位,並將反饋結果和稿子一起在網上貼出。
李新德強調:民間反腐網站必須用證據說話。這樣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民間反腐網站的身份,“我們沒有主管單位,經不起風雨”。
中國民間舉報網站長薑煥文的做法和李新德不一樣。他常常根據核實的材料直接寫信給領導及其秘書,“省級領導一般都能收到,中央領導沒有把握”。然後,他把郵寄信封和信件拍成圖片放到網上。
魯寧平說,從2005年至今,他自認為做得滿意、成功的調查,還不到投訴總量的0.5%,過問的案件裡面,成功率不超過30%。但這已經超過了民間反腐網站的平均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