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美多了幾個包,捐款少了幾十億” |
中評社香港8月29日電/美國《僑報》8月28日載文《透明是公益事業的基石》,摘要如下:
郭美美事件、尚德詐捐門、中非希望工程門(“盧美美”事件),幾個月來關涉慈善的系列事件正在使大陸的慈善捐贈降到了冰點,公益界正在經歷一場“陣痛”。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3月至5月,全國慈善組織接收捐贈數額為62.6億元人民幣,郭美美事件發生後的6月至8月,捐贈數額銳減到8.4億元,降幅達到86.6%。這表明,民眾對慈善機構投了“不信任”票。
客觀來看,不論是“郭美美”還是“盧美美”事件,網絡中的很多消息其實是捕風捉影的。但這一風波之所以掀起如此大浪,其實還是在於大陸公益界之前長期存在的信任危機:“詐捐門”、“少捐多報”、衙門作風、“手續費”畸高、財務狀況不透明等等,民眾對公益界的不信任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有人將此歸咎為媒體的炒作,這顯然有失公允。如果公益機構自身不存在問題,普羅大眾又怎麼可能被媒體的推波助瀾或“煽風點火”長期蒙蔽。尤其是,公益機構在事發後,採用含糊其詞的“否定方式”應對公眾質疑,這不僅未起到澄清事實、解疑釋惑作用,反而加深了人們的疑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