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今年1月,美國紐約時報廣場的電子顯示屏正在播出《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當日,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籌拍的《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紐約時報廣場大型電子顯示屏上播出,中國各領域傑出代表和普通百姓在片中逐一亮相,讓美國觀衆了解一個更直觀更立體的中國國家新形象。 |
中評社香港11月18日電/美國《僑報》11月17日載文《國家形象的加減法》,摘要如下:
今年初,當紐約時報廣場的電子屏上輪番播放中國精英們的成功形象時,興奮的華人世界相信,該廣告片有助於改善西方世界對中國的形象認知。然而,學者的研究結論令人沮喪:《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播出後,對中國持負面態度的美國人增加了一成,高於“好感指數”的增加比例。
預期與結果的反差,令中國人內心有些受傷,也開始質疑這一“吃力不討好的努力”。近幾年,崛起的中國日益成為世界關注的中心,為減少國際社會對自己的誤讀,中國打破了習慣的沉默,朝著“向世界主動說明中國”邁出一大步。可費了心思、拍了片子、花了巨額投放費,西方的受眾卻不買賬,“加法”反倒做成了“減法”,這確實不是預想的結局。
如何向世界展示自己是一個複雜的議題,如果簡單認為國家形象的構建與傳播,可以像寫劇本那樣得到“大歡喜“的預設結局,那是對這一公共外交手段的無知與誤解。這種一廂情願的心態,極容易毀了人們通過“試錯”不斷調整、改進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