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京東價格戰誰勝誰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22 15:59:36  


 
  從三家對外披露的銷售額看,京東宣稱15日半天大家電的銷售額突破2億元,全天大家電銷售額突破3.5億;蘇寧易購表示15日下午6時,蘇寧易購網站訪客數比去年同期增長近10倍,銷售規模同比增長了10倍;國美則從8月17正式啟動全國1700多家門店“擊破網價”行動,當日銷售比平日相比增長4倍以上,整體增長達415%。

  價格不是唯一,但是離開價格什麼都不是,網購更是使得消費者轉變成本微乎其微,不過一個鏈接而已;對於電商來說,雖然總有人表示利潤比流量重要,但是流量確是電商的不二基礎,線上成本未必低過線下,在固定成本不變情況下,流量就意味著成本的攤薄與盈利的預期。

  價格戰一直受到外界詬病,卻一直屢見不鮮,國內家電行業更是屢屢上演,從過去的彩電、空調、微波爐再到今天,一直沒消停。

  存在即合理。早有經濟學家在19世紀就已經論證,如果兩個廠商售賣同款商品,彼此再持續競價,理論上可能出現價格為零的情況,這後來成為雙寡頭產商價格競爭的經典模型;生活中,多方參與的博弈無處不在,競價無處不在,理論遠遠趕不上現實,加上物流運輸、購買成本、用戶體驗等區別,使得價格為零的情況可遇而不可求,價格戰則隨處可見。

  誰來判斷價格戰是否合理?唯有企業家,不是商務部之類行政部門,更不是各位業界專家;至於誰來判斷企業家決策是否正確,唯有萬千消費者的集體選擇,用腳投票的邏輯在網購時代同樣存在,無非換成鼠標而已——近日伴隨著幾家電商悄然提價,流量隨之下跌更是明證。

  人人都愛貪便宜,偏偏不少人厭惡價格戰。有專家認為這妨礙創新,官方認為這打亂規則,更有人擔心惡性競爭之後一家獨大。筆者認為,期間的靈肉分離,無非是位置決定觀點而已。

  經濟學家奈特曾經指出,對企業經營而言,“風險”指可度量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指不可度量的風險;而利潤理論之所以得以成立,正是因為真正的“不確定性”,而不是“風險”。

  也正因此,企業家眼中的風險與常人定義的風險並不一致,更多源自“不確定性”,而企業家正是通過識別不確定性中蘊含的機會,並通過對資源整合,來把握和利用這些機會,從而獲得利潤。

  換而言之,在制度不完備、規則不透明的情況之下,企業家或許更為偏好短線價格戰,但是這並非不理性,也是因為價格戰簡單直接——換而言之,有用即可,以價格局部犧牲換取更大利基市場,價格戰或許是創新低下的結果之一,但是絕不是創新低下的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