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為什麼經濟制裁日本不一定有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01 09:57:39  


 
制裁日本會殃及池魚

  誤導之三:中國經濟制裁日本是雙邊問題。中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因此任何的懲罰性措施都有可能在世貿組織框架下被起訴。與此同時,東亞地區通過市場已經建構了比較鬆散的經濟圈,例如家電製品,日本提供原材料和製造設備,台灣、韓國利用這些生產液晶板等中間產品,最後在中國進行組裝。例如iPhone的生產,是台灣的鴻海在深圳成都等地的工廠,從日本、韓國調配電子部品進行組裝。中國從日本進口大量的成套設備,如果中日中斷關係,iPhone生產就會中斷,這樣中國本身的廠家也會受到影響。中國進口中日本最大占總進口的11.2%,去年日本向中國出口原材料和成套設備為1614億美元,日本向韓國出口這些產品為685億美元,韓國向中國出口這些產品為1341億美元,日本向台灣出口506億美元,台灣向中國出口液晶板、半導體約為839億美元,所以東亞經濟一體化主要是生產網絡的一體化,一旦中國制裁生產鏈條中斷,不僅日本有意見,其他國家和地區同樣不會沉默。事實上,為台灣鴻海精密工業下屬的富士康科技集團提供零部件的日本企業保持了好的出口勢頭,這說明日本出口中,為中國提供核心部件的部分並沒有受到影響。

  誤導之四:資源出口上卡日本最有效。稀土出口的例子證明在全球化經濟環境中,資源制裁的有效性已經大打折扣。今年8月22日,中國商務部宣布2012年稀土出口額度比前一年增加2.7%,據報道是為了減輕日歐美在世貿組織對中國起訴的壓力。到2009年為止,中國每年出口稀土5萬噸,2010年減少到了3萬噸。當時,日本經濟界驚恐萬分,但是很快日本一方面積極開拓新的進口源,一方面開始開發不用使用稀土等技術,結果造成世界對稀土需求減少,2011年中國出口量僅為出口配額的60%。短短兩年時間裡,日本的稀土進口國家從原來的90%依靠中國,發展到哈薩克斯坦、越南、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經濟產業省已開始在馬來西亞調查稀土);2012年,估計在日本進口的稀土來源中,中國降到50%以下。

  誤導之五:民族主義可以推動全民抵制日貨。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一件產品完全在某一個國家製造完成越來越少。鼓吹抵制日貨,首先要定義什麼是日貨?一架日本相機,鏡頭在日本生產,外殼在菲律賓製造,背帶產自越南,最後組裝在中國,那麼算不算是日貨呢?同時,隨著中國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的中產階級當然會選擇質量好的產品,知識水平和國際視野的增強,加上網絡的發達也讓人們更加理性。在8月微博上進行的民意調查問及是否應當抵制日貨,一半以上的人回答反對。在9月出現的各種國際行為,更加會讓那些受過較好教育的人們深層思考什麼是愛國,如何才能遏制沒有節制的民族主義(unrestrained nationalism),因而用民族主義維繫不買運動的吸引力的持久性很值得懷疑。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互聯網上顯示反日遊行照片中,很多人都帶著日產相機。與此同時,日本的官員和經濟界人士已經在中國建立了很多同中國官員有效的個人和政治關係,中日之間的經濟關係也已經在中國形成了一個比較大的利益集團,特別是在地方城市,民族主義能不能打破這些既得利益,尚在未定之數。

  中日島爭無疑會影響雙方的經濟關係,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各重要的因素,將會來自於中國經濟的減速。日元升值、中國勞動力成本高等經濟因素,中日貿易今年以來已經連續四個月下降正好印證這一點。日本外務省原國際情報局長孫崎享於7月11日《朝日新聞》上提出擱置爭議對日本有利,等到將來中國經濟對日本的影響足夠大了以後,日本人就會理解了。經濟制裁作為一個可供選擇的政治選項已經出現,但就對日外交來說,可能現在還沒有到能夠起作用的時候。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需要冷靜和謹慎。與此同時,如何在理論上完善對於經濟制裁的合理性、必要性的建設,也是對中國外交提出的新要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