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非洲積極的經濟活動體現在分布於49個國家的720多個重要項目。與西方不同,中國的投資集中於基礎設施建設或投資項目。有專家指出,2000年以來,中國在非洲取得了長足進步,贏得了大部分統治階層的信任,成為很多非洲國家的主要捐助國和貿易夥伴。
在政治和外交領域,關係基石是多邊論壇上的行動協調,為此中國的支持對於推動尼日利亞和南非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占據一席之地具有重要作用。另一個重要方面是中國參與非洲的維和行動。中國對非洲和平的承諾,以及中國投資者願意在西方企業無法接受的當地環境下工作的趨勢是另一個與眾不同的、有利於中國在非洲存在的因素。
中國不干涉某些非洲政府執政方式的政治意願,以及飽受指責的向被西方看作敵人的政府出售武器的做法,是中國與非洲之間關係的另一個魅力因素,有利於鞏固以經貿關係為主的雙邊關係。
中國進入非洲大陸的優勢
與中國這樣的國家發展關係使非洲有可能超越與西方國家及其主要機構之間這種有附加條件的關係。但中國為此必須要“打破”現行的合作體制框架,提供超越純粹的經貿關係的框架。
專家指出,30年來非洲國家之所以接受中國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南北對話的失敗。在此之前,西方為非洲選擇了一個發展模式,一些學者認為這一模式是錯誤的,因為它建立在模仿西方工業化的基礎之上,是完全無視非洲的農業特性的。相反,中非合作論壇至少在紙面上體現了中國執政者和企業家在相互合作和共同發展的基礎上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的承諾。
除此以外,與西方相比,中國進入非洲大陸還擁有如下優勢:首先,沒有在非洲殖民的歷史是使中國具備一定操作空間的主要因素,因為中國在似乎抗拒任何新殖民傾向的非洲夥伴之間享有信任。
其次,中國的非洲戰略在提供援助方面沒有大家長或衛道士的邏輯。但這一傾向也遭到嚴重質疑,認為這是“石油外交”,不是對非洲的發展真正感興趣。
第三點,但也可能是中國進軍非洲的基礎,即西方幾乎拋棄了非洲,非洲國家也感到自己只能聽天由命。以法非關係惡化為標誌的這一空白推動了中國的角色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