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烏克蘭政局的動蕩,歐美與俄羅斯爭鬥的同時,也和中國的國家利益發生了聯系。從另一個角度看,烏克蘭事件也激發對中國外交,以及維護中國海外利益的再思考。 |
中評社香港3月5日電/英國《金融時報》3月3日載文《中國中東歐戰略棋局遇阻》,摘要如下:
3個月前,在布加勒斯特舉行的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上,北京大施外交手段,極力促成與該地區進行經濟和政治合作的宏偉計劃。總部在倫敦的商業銀行Grison’sPeak研究發現,此次會晤後,中國向中東歐國家承諾的投資和貸款總額已超過190億美元,規模大於以往雙邊經濟合作中的任何時期。2013年全年,中國與中東歐共簽署222億美元的貸款和投資協議。
但正如一句中國俗話所說,“計劃趕不上變化”。烏克蘭革命給中國政府提出一系列難題,因為北京方面與被罷免總統亞努科維奇的政府擁有“戰略夥伴關係”。在中國的中東歐戰略中,烏是個關鍵部分。190億美元的投資和貸款協議中,80億是和烏克蘭簽署的。
從中國的角度看,烏克蘭有幾大價值。物流上,烏是西歐通往中國巨大市場的大門。烏的農田有助於保障中國糧食進口,中烏已制訂龐大農田租賃計劃。兩國軍事關係密切,烏克蘭幫助中國製造戰鬥機發動機,雙方還根據戰略夥伴協議在其他項目上合作。出於諸如此類的原因,早在去年底承諾投資80億美元前,中國就已向烏提供約100億美元貸款。目前關鍵問題是,烏克蘭革命會對這些商業安排及中國加強與中東歐聯繫的全面計劃造成多大影響?
牛津大學當代中國歷史與政治教授拉納•米特表示:“我認為烏克蘭局勢的變化不太可能顯著影響中國的投資政策。中國不像俄羅斯那樣對烏存在意識形態因素”,“中國目前的主要問題是鼓勵別國照顧它的安全和貿易利益,而非高度關注這些國家的政府形式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