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8日電/最近,大陸出台了一份著眼於資本市場改革的文件,全稱是《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國九條”,被輿論視為“股市維穩”之舉,企盼給股市帶來一波上漲行情。但事實上,“新國九條”出爐近一周,對股市的直接提振作用十分有限,有聲音開始抱怨“新國九條”太不給力。
法國《歐洲時報》5月16日載文《大陸“新國九條” 救“長”不救“短”》,文章說,近幾年,中國經濟增勢喜人,但股市卻一片慘淡,無法反映國家真實的經濟狀況,在世界主要資本市場中聲名不佳,缺乏資金吸引力,還深套了一大批中小股民,一度同中國足球一起不被看好。國人期盼股市向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最高行政機構的“禦令”也非神丹妙藥,怎能在一夜之間令積重難返的股市脫胎換骨?
“新國九條”雖不是短期救市良藥,卻堪稱一味令中國資本市場舒筋活絡的調理藥。它對准當前資本市場積聚起來的種種弊端,結合一段時間以來的探索經驗,就新股發行(IPO)制度、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退市制度、培育私募市場、擴大資本市場開放、中小投資者維權等涉及資本市場體系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頂層設計”,並給出明確的時間表,到2020年培育出一個健康成熟的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玩的無非是錢的遊戲。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資金從哪裡來?傳統的渠道方面,銀行資金趨緊,貸款不易,地方債發行過度,風險加劇,因此,股市的直接融資功能急需得到充分開發,股市在中國經濟版圖的作用也就越發被決策者所倚重。
股市就像個水池子,只有築基牢固、結構優化、門檻適宜,才能引進活水——各路資金;而唯有進退有序、合理淘汰,活水才能養活養大更多有價值的魚——那些渴求資金的優質企業,同時自身也得到合理回報,形成財富效應。“新國九條”要做的就是這樣一個搭框架、立規矩的基礎工作。而回望十年前的“老國九條”,國家也正是從完善制度入手,啟動股權分置改革,激活了股市裡的死水(非流通股),給中國經濟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