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5日電/“基層幹部‘蒼蠅式腐敗’”“小官巨腐”……近日,中央巡視組對全國10個省區市進行的新一輪常規巡視反饋中,“蒼蠅式腐敗”現象被專門提出。專家指出,近年來,不少基層幹部貪腐窩案串案頻發,“雁過拔毛”“小官巨腐”現象時有所聞。
“雁過拔毛”
《南方都市報》報道,截至11月中旬,中央巡視組對10個省區市開展新一輪常規巡視,以及對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科學院、一汽集團開展專項巡視都進行了反饋。基層權力腐敗成為普遍問題。在廣西,中央第一巡視組組長項宗西指出,基層幹部“蒼蠅式腐敗”問題日益凸顯。在陝西、河北、上海、浙江、江蘇等地,中央各巡視組同樣指出,當地“小官巨腐”“小官貪腐”、基層權力尋租等現象突出。
“蒼蠅式腐敗”一大特征是,窩案串案頻發。在廣西河池市,當地檢察機關介紹,2013年,辦案人員調查發現,監管人員與屠宰廠勾結,套取國家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的補貼,系列窩案涉案人數達52人,一些貪污、瀆職行為持續5年之久。
“蒼蠅式腐敗”另一大特征是,基層貪腐呈“雁過拔毛”趨勢。西部一貧困縣檢察機關出具的檢察建議書稱:一些農村幹部把索賄看作理所當然,山區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發放到戶後,村幹部馬上索取上千元的“感謝費”,一名村幹部直接要求當地18戶農村危房改造戶在春節前每戶送一只雞給他。
專家:“村官”是高危人群
專家指出,“蒼蠅式腐敗”現象與政策公開和公示制度尚不完善、部門權力制約機制不健全、瀆職犯罪案件查辦阻力大等因素直接相關,致使基層幹部貪腐心存僥幸。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姜明安說,從多數基層幹部貪腐案件看,政策公開與公示制度流於形式是重要原因之一,一些村民不了解民生資金發放政策;即便民生資金發放名單公示在村委會公示欄上,短期內便被蓋住或撕掉,而不少農村留守群體不識字或未及時看到,一些農村甚至對公示材料公開造假,公示制度未能形成社會監督的威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