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巴馬落寞地看著懷表,遠處人頭攢動的“亞投行”列車已疾駛而去。(丹麥《政治報》) |
中評社香港6月18日電/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以及快速增長的經濟意味著北京可能很快會取代華盛頓成為亞洲最具統治性的力量。例如,英國《經濟學家》周刊就預測中國將在2021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這是衡量國力的一個重要指標。而且,衆所周知,軍事力量往往緊隨經濟實力。北京當下的軍事建設已經限制了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力投放能力。如果中國跟隨美國的腳步投資於全球軍力投射能力,那麼可以想象,數十年後中國可能會奪取美國的全球軍事霸主地位。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7-8月號(提前出版)載文《為何民主國家占主導——美國對中國的優勢》,文章說,會是這樣嗎?中國是否真的會成為全球最具統治性的力量?不應主要在經濟或軍事領域尋求這一答案,與這一問題更相關的領域是中國國內的政治制度。很多西方政治理論家認為,從長遠來看,在政治競爭中,實行民主制度的國家表現得更好,當代社會科學研究也認同這一結論。在過去幾個世紀中,最具統治性力量的國家是英國和美國,而英國和美國居於最民主的國家之列。
與之相類似,在未來與中國的較量中,美國的制度是重要的競爭優勢。中國還遠沒有崛起為霸主,而且人們有理由堅信美國的世紀還將持續—人們甚至有理由認為,對於中國未來向民主轉變的可能性,美國不應歡迎,而應擔憂。
民主占主導地位的論點認為,在與中國的戰略競爭中,美國有一項重要的優勢:它的制度。美國開放的政治體系將繼續為它帶來長期高速的經濟增長、進入國際金融市場的更好途徑、強大的同盟以及國際危機和戰爭中的更優表現。而另一方面,中國政治的停滯將導致其經濟和地緣政治的停滯。
相對於中國來說,美國的經濟前景依然強勁。用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近期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但對於判斷全球影響力而言,這一衡量標准沒有用。調整國內生產總值數據以說明在北京理發與在舊金山一樣貴,這對某些經濟比較而言是有用的,但并不能使中國購買更多的航空母艦。
毫無疑問,中國在過去幾十年裡實現了輝煌的經濟增長。但經濟的扭曲也到處可見。而另一方面,美國的制度有利於擴張,美國的經濟形勢正在好轉。在全球金融領域,美國的地位看上去是不可動搖的,美國仍然是全球金融市場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