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投行的“朋友圈”越做越大 |
中評社香港8月10日電/從某種程度上講,對中國崛起的擔憂、甚至恐懼已經在一部分國家轉變為一種“中國恐懼症”。考慮到中國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上日益增強的領土抱負以及它在世人眼中為打破美國領導的世界金融體系所采取的努力,這麼說尤其正確。一些國家對日本采取的具有某種修正主義意味的政策或者說右翼政策持相對寬容甚至歡迎的態度,這與它們指責中國據說在爭議水域采取“危險”和“不負責任”行為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
日本《外交學者》8月5日載文《“中國恐懼症”的危險性》,文章說,另一個例子是,在與日本帝國侵略有關的歷史問題上,中國政府的態度通常被描繪為民族主義意味強烈的宣傳,而這一宣傳的目的要麼是動員公衆支持,要麼是轉嫁國內壓力。而當韓國政府采取類似立場時,則很少聽到同樣的批評。
當理性的擔憂與建設性的批評意見轉變為一種針對中國的政策、主張和提議的真正的“中國恐懼症”時,不管這些政策、主張和建議是什麼,任何國家都沒有多少餘地把問題講清楚——就連中國也不行,因為它或許發現已被逼得走投無路了。
好在形勢還沒變得那麼悲觀,但一場風暴正在醞釀,特別是在南中國海上。問題是:中國是否真的變得如此強大和如此盲目地奉行軍國主義、以至於它活該受到這些強加給它的指責?中國的政策和有些倒退的行為或許自然會引起南中國海上的其他主權聲索國的擔憂。但以美國為例,它聲稱自己在這些主權爭議問題上不持任何立場,它說自己主要關心的是捍衛航行自由。中國艦隊真的妨礙到航行自由了嗎?
美國并不總是如此公開地反對中國的主權要求。二戰期間,日軍侵占斯普拉特利群島(即中國南沙群島——本網注),二戰結束後,中國軍隊確實是坐著美國軍艦收複該群島的,中國政府是在《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甚至是美國——的支持下收複該群島的。 |